第5章 静海

电梯面板上没有层数的显示,才下降了几秒钟,就停下了。郭远估计了一下深度,大约十米。

在四川从事了多年的保密工作,说起来打交道的单位和项目大半都是绝密,但会在建筑里修密室的,还真非常少。正常的保密方式是多重隔离,让外人根本没有机会进入需要涉密的场所,而不是在一个人员混杂的场所内部藏什么东西。越危险的地方就越安全那是电视编剧的意淫,不是现实。

电梯门打开之前,郭远犹豫了一下,轻推云杉,让她靠在另一边门内侧。如果可以,他更愿意让装备精良的战士挡在自己前面作为保护,但现在进入这个密室的只有他们两个人。

两人各躲一侧,若敌人守在电梯旁,略可有些掩蔽。敌人已经对守电梯的卫兵下了杀手,自然不能指望他们还用麻醉枪。

电梯门缓缓打开,却没有预想的攻击出现。门刚开到一半,云杉立刻闪身冲出,在外面找一张桌子作为掩体滚了过去。一秒过后仍不见敌人的反应,云杉朝他招手示意安全,郭远这才跟过去。

躲在桌台下,郭远小心地扫视了一下四周。电梯出来是一个两百平米左右的中庭,三叉形朝前伸出去,分叉的位置左右放着两张桌子。刚躲进桌台,顺着云杉的手势,郭远就发现有血从地上淌过来。桌后躺着两具卫兵的尸体,子弹准确命中心脏,胸口弹痕都不止一发,血流得很快。

凶手毫不避讳地踏过血迹走进了正中的房间,那带血的脚印爬进大门,触目惊心。

他们之前太小看“萤火”了,没想到对手如此目标明确,行事果断:先是从外面阻塞了联网安保系统,然后径直从正门闯入电力枢纽中心;普通员工用麻醉枪解决,进到机密区域之后,遇到的所有军警都是第一时间准确击杀,这想必是利用了庄琦宇在这边工作的关系,一来情报准确,二来对方以为是自己人,没想过会有问题。等发现对方举枪的时候已经反应不及,一梭子弹准确命中心脏毙命。

云杉轻身走到门口,紧贴墙壁,先慢慢地用手枪推开门,门没有声音,也不见门后有任何反应。她这才猛地跃入,迅捷如豹,郭远紧随其后。

屋里光线晦暗,只有几个无指向光带大致映照出房间的轮廓。刚一入内,云杉就把郭远往地上一拽,示意他俯低。郭远连忙卧倒,这才注意到大房间内部另有一个隔间,透过隔间上部的窗户,发现里面有光亮。

这是典型的双隔离实验室结构,郭远他们所在的是外间,以内间为中心,环形架设着一堆不知道干什么的装置和数据处理台,而里面则是核心实验室。这样的布局更验证了郭远的不安,类似的布局他只见过两次,而且都是极危险的绝密地方。

这样的结构设计只有一个目的:假如内间的核心实验室发生致命事故,双重隔离的布局可以避免事故直接扩散,把事故可能造成的破坏通过二次隔离限制在可控制的范围内。

里面亮,外面暗,郭远借着明暗差小心探出头,瞄了一眼实验室内部。之前枢纽中心大门口监控拍摄的三个人都在实验室内,庄琦宇正在其内,另两位身份有待确认。再侧耳一听,核心室内声息几不可闻,显然是隔音封闭的。郭远不敢莽撞,拉过云杉附耳说道:“看样子他们还没有察觉自己的行动已经暴露。”

云杉杏眸一转,轻声说:“等特攻组下来多半又有其他情况了,我们突击。”

郭远点点头,这正合他意。“等一下。”郭远从手持终端上拉出摄像头光纤,往上探去。摄像头专为这样的用途做了优化、消光处理的表面不容易被敌人发现。郭远扭动光纤,隔着玻璃从各个角度把核心实验室看了个遍。

室内中央是一个看起来坚固异常、棱角分明的平台,平台两边延伸出去是复杂的控制设备。有两个人一左一右各站一边,其中一个正是庄琦宇;另一个人看起来要年长许多,可能有四十岁,长着一张岩石般棱角锐利的脸,剃着寸头,郭远没有见过这人。另外还有一人则高大许多,身高在一米九到两米之间,此人站在两人背后,握着手枪,想必此人正是之前的行凶者。

那人并不是汉人的面孔,虽然脸上胡须刮得非常干净,但深眼眶和高鼻梁都暴露了他中东人的血统。

郭远心念一动,莫非“萤火”里面有中东极端主义势力在捣鬼?

如果是这样,那很多东西就说得通了。自从五年前中国核聚变技术突破实用关口以来,原来的中东石油产业摧枯拉朽般倾覆殆尽,原本以土豪著称的中东诸国迅速被国际资本抛弃,榨干了资金储备之后,三年不到的时间就没落成几近一片废墟。石油时代规划的金融中心和高科技产业计划的发展大计化作迷梦,只留下无力维护又高耸天际的一堆尖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