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第 73 章 飞向他们认识的……

下午只补了两三个钟头的觉, 飞机上没睡好,田愿和许翊很快倒在酒店床上。

长假远离工作,旅游带来新鲜感, 他们身心轻松, 结合异常融洽, 一觉醒来,分不清在海边、乌山还是悉尼的酒店。

次日行程只有一项, 徒步蓝山,路上耗时较久, 火车坐了两个小时再转公车, 跟上次从海城去邻市海边差不多。

火车越远离悉尼, 路边风景越荒僻, 郊区房子像国内的独栋别墅区,相对规整。

田愿和许翊坐在双层火车的上层,窗玻璃上留着不明涂鸦。

中途突然上来一个二十几岁的男人, 身形瘦削,头发只剃光左半边,右半还是寸头长短, 衣服皱巴, 整个人形象比《越狱》里T-bag年轻潦草, 给人感觉像磕了药。

年轻男人巴拉巴拉讲话,问路过的乘客要什么东西, 还算客气叫Sir, 但没人鸟他。

他发音含糊,像掉了几根牙齿,语速很快,听不清内容。

田愿匆匆扫了一眼, 怕对视上,收回眼神,抓紧许翊的胳膊。

许翊也看见了,低声安抚:“别理。”

他把田愿的脑袋拨向他的肩头,让她靠着休息。

田愿小声问:“他在说什么?”

许翊:“不知道。”

田愿听出许翊排斥,没再细问。

同车厢其他白人乘客反应淡定,应该没大问题。

不一会,男人哔哔叭叭讲这话,下楼梯穿梭到下一节车厢。

田愿松了一口气。

许翊:“可能精神有点问题。”

田愿:“我很久没碰见过这种了……”

她在海城没深入郊区,碰不上这类人,有的话,估计会因为影响市容被被清走。小时候在乌山档口,倒是见过一两次流浪汉来要饭,一般他们只要客人吃剩的。

两小时旅途慢慢,所幸没再碰上其他异常,安全到了蓝山。

这个国家公园面积辽阔,适合徒步。山林里设置了缆车,每次往返只有一个巨大车厢,载着大批游客往返。

假期旅行人流量多,排队现场还算井然有序。

田愿和许翊选择缆车加徒步,节省体力。

下了最后一趟缆车,他们步行翻山返回乘车点。一路碰上不少结伴出行的游客,同向或反向,偶尔有人听见他们讲中文,也会用中文问离搭缆车的地方还有多远。

田愿偶然路过一家几口,避开一个有点神游的小男孩,大约六七岁,职业病发作,她多看了两眼。

一个同样肤色稍黑,一头卷发的小女孩追上小男孩,捧住他的脸,个头像姐姐。

姐姐说:“You misbehaved again!”

弟弟并不看她。

姐姐又叽里咕噜讲了一堆英语,听不清意思。

姐姐松开手,弟弟双眼无神,到处乱瞟,就是不看人。

许翊留意到田愿停步,循着她的目光看向小男孩。

他低声问:“怎么了?”

田愿也压低声:“好像自闭症。”

许翊再度不着痕迹打量。

除了在盐山偶遇的发发,他没进过星语童行内部,没正式接触过这一类小孩。发发重度自闭,举止异常,如果没有田愿提醒,许翊只当他不正常,没法准确定义到自闭症。

对这个可能印度裔的小男孩也是如此。

他们一家五口,夫妻带着三个小孩,两个大的正常,一个小的举止怪异。

许翊说:“在海城从来没碰到过这样特殊的一家几口出来玩。”

田愿:“带这样一个小孩出来,很费劲的。”

许翊克制目光:“可以想象。”

在同一文化和语系下,路人的眼神和议论会更张扬,甚至达到围观效果,因为当事人看得懂和听得懂。

田愿:“有些有能力又负责的家长,在小孩确诊后就全家移民了,国外环境更包容,政策和配套设施更完善。”

发达国家发达的不仅仅是经济,还有各方面举措。

许翊:“如果小布以后学习一般,就让它学好英语和一门手艺,来外边当个蓝领。”

话题跳跃到另一个小孩身上,田愿险些反应不过来谁是小布。

她笑了笑,“你是随口一说,还是真的考虑过?”

许翊:“骗你干什么,不过起码要等小布大学毕业,太小出来容易玩坏了。”

田愿想了想,小声说:“你说吸‘叶子’?”

许翊:“嗯。”

田愿:“你对小孩那么宽松,为什么当年高考对自己要求那么严格?”

许翊示意路边石凳,拉着她一起坐下休息。

他说:“大概因为我爸不是清华毕业。”

田愿一顿,了然一笑:“懂了,小布可以拼爹。”

得知江晓娜怀孕后,田愿有一阵子确实患上“准怀孕”焦虑。

生孩子就像开盲盒,产检绿灯也无法避免意外,万一命运开她的玩笑,给她送上一份“特殊”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