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3章 返程(第2/3页)

“那也是他们应得的,又不是我欠他们的!”萧良说道。

“谢令坤说夏谢阳做出这样出格的举动,估计是孙仰军在背后蛊惑他浑水摸鱼——孙仰军那边,你怎么说?”萧长华问道。

“孙仰军隐藏在暗处,一时间也调查不到他具体的信息,但我不信他建仓的位置真有多低,”萧良挠了挠脑袋,说道,“他买入铁矿石期货,价格真要足够低,他们就没有必要冒险玩这一出——接下来半个月,我们就是按兵不动,看他能不能坐得住!”

…………

…………

科伯德2002年在AC推动力之外,新成立的新能源汽车公司康斯特,于近期成功开发出跑车型纯电动汽车的骡车(研发阶段的工程测试用车)。康斯特经过一年半时间的快速发展,包括兼任CEO的科伯德在内,员工也从最初的二十人,发展到一百人出头。

萧良这次来到加利福尼亚,除了实地目睹康斯特第一款百公里加速提高到四秒以内、具备等同超级跑车澎湃动力的骡车,在测试场上的飞驰英姿外,还参与推进康斯特新一轮的融资,以弥补即将见底的现金流。

AC推动力与康斯特选择不同的技术路线,专注于普通型电动汽车的开发。

这条技术路线不需要在高压高功率电控系统之外引进二级变速箱,又有通用汽车开发EV-1积累的经验可以借鉴,更早于02年年底就成功开发出工程测试车。

不过,无论是康斯特,还是AC推动力,想要在不断完善的工程测试用车基础上,着手小批量生产,所需要的资金规模可能就是前期研究的数倍、十数倍之多。

待一切条件都具备之后,康斯特、AC推动力建造大型整车工厂,批量化生产新能源电动汽车,所需要的资金更将是天量。

对这两家公司,蜗巢科技都不会喧宾夺主,后续采取的将是跟随策略:

也就是这两家公司,不管未来发展空间有多大,会从外界进行怎样的融资,蜗巢科技都会不断的追加、跟随,保证持股维持在8-10%左右。

同时除了电池动力系统外,萧良还会尽可能为两家公司开发、生产更多物美价廉的车用配件,也会让更多的合作企业,争取去做这两家公司的供应商,形成一个更庞大、更紧密的产业链体系共同发展。

这其实也是确保蜗巢科技在国内,在电池等领域的技术,能与康斯特、AC推动力的新能源整车技术保持同步发展。

科伯德的商业头脑还是相当敏锐的。

在石油充足而价格低廉的美国,目前公众对新能源电动汽车是有着相当浓厚的兴趣,但并非是出自经济、节俭的因素,主要还是因为日益高涨的环保意识。

而欧美当前最具环保意识的,则是高收入的知识分子及商业精英人群。

因此哪怕AC推动力的技术更为成熟,也要早得多推出相对成熟的测试用车,但此轮融资的估值仅为八千万美元,这次计划融资两千万美元。

康斯特做出骡车更晚,技术成熟度也低,但这次估值却高达四亿美元,计划为后续的研发、小批量生产,融资一亿美元。

蜗巢科技要保证在这两家公司的持股不被新一轮的融资摊薄,也计划跟投一千两百万美元。

对03年研究经费总盘子已经放大到十亿美元的蜗巢科技而言,这次拿一千多万美元来,可以说是相当轻描淡写了。

萧良这次还跟两家公司的技术团队进行了密切交流,尽他所能做了一些方向性的引导。

萧良还是希望能比前世更早,最好是零六年前后,康斯特、AC推动力就能小批量向市场供应技术成熟的电动汽车;到零八年左右各自筹资数十亿美元建成大型整车工厂,同时将超充等技术也发展成熟,进入智能驾驶领域的研发……

这么一来,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对锂电池的大规模需求浪潮,欧美部分就能提前五六年来临。

这主要也是笔记本电脑以及各种便携式消费电子产品,对锂电池的需求,未来十年来还会继续发展,但发展空间也没有想象中来得那么大,是有明显天花板的,并不足以支撑蜗巢时代在固态电池、石墨烯电池等更高精尖的能源电化学、材料学等领域的快速发展。

这些技术领域,就算萧良一厢情愿,不计代价的投入,在实验室里只能做出技术雏形来;想要真正发展成熟,并形成足够相应的产业规模与根基,没有足够庞大且源源不断的市场需求,怎么能行?

而未来新能源电动市场,才是锂电的真正蓝海,最终的需求是消费电子的百倍以上。

星源时代要更早将固态电池、石墨烯电池以及石墨烯相关的技术、产业发展起来,目前只能希望新能源电动汽车在欧美国家能更早、更快发展起来,最好到零八年往右,就能给锂电及其他新型储能电源带来逾一倍的新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