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8章 亏损(第2/3页)

东洲动力也成为从车用柴油发动机到变速箱、车桥以及重卡、中卡整车生产的大型装备制造集团。

东洲、江省乃至全国,要将大的经济框架搭起来,绝不离开重化工业及装备制造业等支柱产业的发展。

城镇建设方面,除了狮山湾临港新城外,以中央商务区为核心的东洲新城区,也在东洲大学新校区以西相续展开中央公园、体育会展中心等公共设施以及大规模住宅社区的建设。

苹果公司2002年五月份推出第二代iPod产品,除了最初就兼容微软系统外,03年元旦前夕,其播放器管理软件itunes更新到3.0版本时,也作为线上平台,推出音乐商店功能,不仅进一步促成产品的全球热销,也象征苹果生态系统的初步成形。

2003年元旦过后,鸿盈科技工业园三期工程也建成竣工,受益苹果iPod的全球热销,迄止到2003年六月,鸿盈科技每月单给苹果代工生产iPod就高达一百五十万台。

鸿盈科技成立以来,除了继承原和永电子在精密模具,印刷电路板、表面贴装等方面的技术外,还从与恩益电气、现代电子的合作中得到极大的加强,可以说在代工制造领域,工艺水平已经不弱于亚洲任何一家OEM厂商。

除此之外,蜗巢科技还在功能模组、线束等领域,加强独立以及联合研发的力度;而电源电池领域,更不要说就是星源时代的强项了。

这也使得鸿盈科技除了有能力承接中高端电子产品的代工,也有能力从中挖掘更大的利润空间。

迄止六月份,单给苹果代工月盈利就接近两千万美元。

另外,鸿盈科技每月还承接三百万台中高端数字手机、三十万台笔记本电脑以及MP3播放器等其他电子产品逾五十万部的代工业务,又贡献逾两千万美元的利润。

鸿盈科技的市值到六月份时也是稳步上涨到八百亿港元。

要不是控股股东蜗巢新技术投资,六月份公布约5%的公开市场股票减持计划,鸿盈科技随时都有可能踏入千亿俱乐部的行列。

萧良此时减持鸿盈科技少量的股份,主要还是蜗巢科技的研发体系依托星源时代每月逾五个亿的投入还是不足,需要他从外部持续不断的筹集新的增量资金补充进去。

现阶段哪怕亚马逊、苹果等公司的股票相比较前期低点,都已经强劲反弹了两到四倍,但萧良现在怎么舍得减持这些股票?

他个人对鸿盈科技的持股高达57%,也是太高了一些,没有必要都拽在个人手里。

而受益于鸿盈科技的股价持续上涨,奈田家族在奈田银行旗下所主导的基金,持有鸿盈科技的股份,市值已经高达十七亿美元。

奈田信正、奈田英男找了一家国际私募基金,承接了他们所持鸿盈科技7%的股份,打折换取六亿美元的现金,以六亿美元从恩益电气手里收购了新荣科技25%的股份。

这么一来,奈田家族在奈田银行旗下所主导的基金,除了持有鸿盈科技10%的股份,还持有新荣科技35%的股份(最初奈田家族就持有新荣科技10%的股份),也就成了新荣科技第一大控股股东。

新荣科技另外65%的股份,芙蓉财团旗下的奈田商事等成员企业持有24%,熊志远以及智埔投资、星视、光耀资本分别持有16%、10%、10%、5%的股份。

也就是说奈田家族无论是联合熊志远,还是联合芙蓉财团,亦或联合星视系,都能掌握绝对的控股权——到这一步,萧良也算是基本履行了最初对奈田信正、奈田英男叔侄的承诺。

当然,奈田信正、奈田英男叔侄也是遵守承诺,将现代电子的生产、研究全面往东洲、秣陵两地倾斜。

现代电子除了保留最核心的存储芯片业务外,其家电、电子产品在韩国本土的工厂也陆续关闭,所有电子产品相关的生产以及制造相关的工艺、技术,基本上都转移给了鸿盈科技。

这也最终促成现代电子的家电、电子产品部门剩余的,包括多地产品研发部门、韩国本土市场以及各种产品专利技术等有形无形资产在内,最终于九月中旬合并进新荣科技,换取20%的股份。

在芙蓉财团与奈田家族的大力推动下,新荣科技九月底就成功登陆东京证券市场的创业板。

现代电子两千年之前虽然在海外市场犹有三四十亿美元的销售额,但受财团内部的动荡及金融风暴的打击,当时就面临产品过时、市场不断萎缩的困境。

新荣科技成立之后,承接现代电子的海外运营权,首先发展中国大陆市场的同时,又大刀阔斧砍掉其他市场的亏损业务。

虽然经过三年时间的整顿,现代电子重新在亚洲市场站住脚,不过除了营收还没有恢复到早前的巅峰期外,又由于大规模的新品开发投入,盈利还非常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