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章 即将现形的庞然大物(第4/5页)

但不管怎么说,不把鸿臣、泛华、华茂等关联企业计算在内,仅以萧良个人名下的实体,蜗巢科技、星源时代与南亭集团加起来,跟郑家自然不能相提并论,但相对环泰、宏亚,已经是庞然巨物了。

“你觉得星源时代的电池业务今年年底之前,有没有可能实现盈亏平衡?”郑仲湘抽着雪茄,微微皱着眉头,询问袁可飞他们的意见。

袁可飞知道郑仲湘口中说“做生意不是打擂台”,但在内心深处又怎么可能真容忍萧良如此嚣张跋扈的人,爬到他的头上去?

据公开的资料,星源时代锂电池产能扩张保持不变,今年年底累计投资将达到七十亿;要是萧良对外声称的数据不假,蜗巢科技像无底洞般,今年年底也将累计吞噬掉逾五十亿的研发经费。

这两个数字加起来看似惊人,但要是星源时代在今年年底之前能做到盈亏平衡,那萧良这种“以亏损换市场”“技术暴力突围”的策略,就可以说大获成功。

毕竟萧良理论上能从星视、亚马逊两支股票获得的盈利就太超额了,不仅能填平今年年底之前重筹押注锂电所形成的资金缺口,甚至还能多支持一年这种完全不讲道理的产能及技术的暴力扩张。

真要叫萧良做成了,那他在江省的地位就稳如泰山。

“星源时代成立之后,历次财税申报数据都是严重亏损,亏损数值跟预测也比较接近,应该是比较真实的,”

袁可飞对星源时代还是很有研究的,做手机不可能不对电池下工夫,哪怕目前镍氢电池足够他们用了,说道,

“星源时代引进恩益集团的液锂技术,但在生产线上有所改进,主要是尽可能的采取手工作业,降低自动化设备的占比,最大限度的降低产能投资以及设备折旧成本。不得不说,星源时代这两三年不计成本砸技术砸研发的努力,还是很有效果的,外部预测星源时代足足将液锂的综合成本降低将近百分之二十。要不是做研发积累了不少成果,也不可能这么彻底的消化从恩益引进的工艺。”

林杰、周培薇这次都陪同郑仲湘来到秣陵,听到袁可飞的评价,都觉得很客观。

蜗巢科技像无底洞一般吞噬资金,萧良宣称一年砸那么多资金,有人信,有人质疑。

蜗巢科技申请的专利是多,但绝大多数都没有申请提前公开,一般都需要十八个月才正式对外公布较为详细的内容。

萧良此时做的,除了一小部分专利要跟国外机构抢公开时间,抢专利注册权外,更多的还是防止专利内容公布后,反而提前引导国外机构进入相关领域研究。

人造石墨等领域的专利,蜗巢科技甚至专门申请了保密专利。

这些领域主要也是没有办法形成专利壁垒,蜗巢科技除了保证自身不被国外机构卡脖子外,也只能用这种方式,尽可能延缓国外进入这一领域进入深度研究。

这样才能保证更长的优势时间。

而这些也造成了外部暂时还没有办法准确评估蜗巢科技这几年,特别是这两年大力追加投入之后的成果。

不过,蜗巢科技人员、设备投入,林杰、周培薇、袁可飞都是有目所睹。

他们以常理推测,萧良花费这么大的代价,较好消化了三四年前从贝尔实验室以及恩益集团,引进的锂电池产品技术及相关工艺,也是正常的;这些投入的成果,也直观体现在星源时代对锂离子电池的生产线成功改造上。

通过生产线改造,将锂离子电池的综合生产成本降低百分之二十,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成就。

想到这里,袁可飞也是略感惋惜,继续说道:

“可惜的是,萧良抢夺液锂市场的策略还是太激进了,可能也是他对生产线改造之后综合成本降低的预期,又或者良品率的预估过于乐观了。现在国际锂电市场还是比较透明的,星源的锂电太多手工作业环节,良品率相比日本锂电公司,还是差了一大截,出厂的质量也谈不上足够稳定,目前只能低价抢占中低端市场。恩益集团把持星源时代的主要设备及原料供应,其内部评估星源时代今年年底,锂电亏损率可能会比去年只能略降两个点。这个差不多是产能扩张与工厂管控同步推进的极限,同时也是以星源时代能较好消化恩益的先进技术为前提……”

“也就是说,比较乐观的预测,星源时代五六年后都没有指望盈利?”韩振国问道。

“我们还是需要考虑汇率变动,情况要复杂得多,”

袁可飞微微蹙起眉头,从韩振国这个问题,就可以看出他对经济财务,其实并不精通,但在内地证券市场呼风唤雨,似乎也无需精通财务经济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