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通共”(第3/3页)
饶是如此,刘康杰还是搬出他惯用的指控:“《文汇报》的主编亲共,你倒是同他们沆瀣一气,这篇狗屁不通的东西便是你李鹤林通共的铁证!”
“你闭嘴。”参谋次长抬手指向外面大门的方向,那里又围上了闻风而动的记者,而这一切,自然要算在那篇报道的主角身上。
“国防部参谋总部是军事机构,不是整天开发布会应付新闻记者的!”
而且可想而知,逮到机会的记者一定不止会问这起假兵团事件,还会追问关于豫东的真实战况。一想到此,次长便更觉得刘康杰面目可憎。
“你先停职停薪,在家写检讨材料,跟那个盐商是怎么勾搭上的,每次军饷怎么申报怎么获批的,一条条都给我写明白了!写得好还能有一线生机,写不好,老头子亲自签你的枪毙报告!”
刘康杰一下便不作声了,因为听意思是连总统本人都知道了此事,这个节骨眼上,实属不妙。他立刻改变了语气,请求厅长、次长替自己说情。
然而其他人还在掂量,李鹤林却再次开口:“刘主任,这次报给第五军的军需补给,应该已经被你的人截下了吧?不如先把这批东西找回来,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刘康杰看向他,半晌,吐露出位于浦镇的仓库位置。
参谋总部立刻调人去接收,然而到了地方却发现,仓库空空荡荡,前一夜刚安置好的所有枪支弹药不翼而飞。而同时接到通知去市内抓王显荣的警察署也扑了个空,就连地下赌场都在一夜之间干净得一颗筛子都没有留下。
当真以为可以亡羊补牢的刘康杰听到消息,宛如晴天霹雳。但他不知道,更令他百口莫辩的事还要接踵而来。
经过连日的追查,王显荣被确定在那篇揭露报道发出的前一晚,就带着所有现金乘船去了香港,打算再从香港逃往海外。而几十箱写着荣记盐号的木箱,则被线人目睹,出现在了共产党华东野战军的驻地。
已经在家闭门不出多日的刘康杰一下摔倒在地板上。
通共,这才是通共的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