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第2/3页)

问道:“你真觉得皇陵有问题?”

“先去挖了再说。”伊珏说:“我当年是妖都能进你家大墓,你们家陵墓可不是什么布了迷阵的洞天福地。”

再扯远些,子孙凋敝,也有可能是祖宗不佑,那他如今姓赵,去坟头看一看有什么关系,指不定哪位祖宗坟里进了水,塌了房,被虫鼠糟蹋了呢。

都是说不准的事。

他理直气壮地扛着工具准备去刨陵,刨陵前得先去一趟祖祠。

一路溜墙根爬树梢翻墙头,他先进了外围。

祖祠在皇陵前,随着启朝时间越久,祠堂前已建成一座小城,毕竟每位陛下登基,陵前都会多出一些守陵人,有些是自愿来守皇陵,有些不得不来,有些孤身一人,有些拖家带口。

还有些臣子主动后退一步,自己来守皇陵尽忠,将儿孙推上前朝。

理由多样,原因不一,皇陵祖祠前的小镇离小城只差一个称呼。

伊珏溜进了内围,宏大的皇家祖祠就在咫尺,他却踌躇不前。

这灯火通明处,他肉体凡胎无处遁形,只好将工具藏好,怀里揣着一把小巧铲子,猴一样翻身上了屋顶。

“咔”地一声,皇族祖祠上每一片都留下了工匠姓名的琉璃瓦,他在脚下裂了。

伊珏头皮一炸,自觉这踩碎的不是瓦片,而是某个匠人的头颅。

白玉山还在他脑子里嘲笑:“罪孽深重。”

自从说要来拆庙挖坟后,这人就等着看他笑话。

万幸夜深人静,虽然灯火通明,屋里的人也在打盹,并没有听见屋顶瓦片碎裂之声,伊珏缓缓趴下身,挪腾着将碎瓦捡起来,透过露出的缝隙,隐约看到梁上有个东西。

“……我可能真有点气运在身上。”他说。

气运玄之又玄,许是与他改了姓氏有关,抑或同他入主执灯有关,总之他就是气运加身,随便翻个屋顶都能找到证据,证明他胡蒙乱猜正中靶心。

白玉山闲闲地在他意识海里翻了个身,故意逗道:“鞋底泥而已,许是宵小之辈?”

伊珏驳斥道:

“是皇家祖祠梁上的鞋底泥。这里除了香火牌位贡品还有什么?贼只是偷东西,不是发癫。”

发癫的只有伊珏。

他顺着自己当石头精时刨的洞,再次进了陵墓。

“故地重游。”白玉山看他爬出坑洞一路走向赵景铄的陵寝,忍不住询问:“作何感受?”

伊珏忽地顿住脚,猛地换了个方向:“是我的腿有自己的想法。”

又嗔怪地道:“怎就不提醒我。”

两句话里揣着八分真两分假,虚虚实实。

让躺在他脑海里的白玉山都分不清他是真的无意识地走向这里,还是故意走到这里引自己说话。

伊珏不给他揣摩的时间,转向赵景铄之后帝王的陵墓,边走边同他分析若是真被歹人动了皇陵,被动手脚的皇帝必然在赵景铄之后。

“毕竟我的陛下声名狼藉。”他说:“牌位都没有进九庙。”

——堂堂皇三代,连碗冷猪肉都没吃上,只能在侧殿里混点果子吃。

言外之意昭然若揭。

然而他说“我的陛下”时带着笑意的鼻音格外缱绻,像是在唤情郎。

在这埋了不知多少位赵家祖宗的陵寝里,格外阴森格外颠。

颠颠的伊珏挽起袖子准备挨个刨开了诸位祖宗的陵墓大干一场,原以为自己一个人干这份大逆不道的活要花上几年。

许是真有几分天命,又或歹人认为刨陵这种事只会有他们来做,地面和墙脚留下敷衍清扫过后的痕迹,让伊珏又放下袖子,顺着痕迹追了半个月的时间,比他预计的时间短暂的多,找到了藏在陵墓最底层,又深入山土下不知多深的阴暗洞穴的入口。

地洞入口在一处夹缝里,当初第一个选择在此建造皇陵的赵家老祖宗都没挖这么深,只在山腹处裂石开山而已。

之后的陛下们建陵也沿着山脉走向,在山腹里上下左右稍稍拓展。

谁又能想到,还有人费时费力,将他们的陵寝又向下深钻扩出更多空间。

是打算挖出地下暗河,直接用水将诸位陛下泡了不成?

白玉山说:

“不论主谋是谁,定有个穿山甲成妖的从犯。”

伊珏熄灭火折子掖好袍摆,心想这个时候还要想主谋从犯?

因为这陵里连你一点骨灰都未留下,所以一点都不担心地陷山崩?

他只稍稍想象了下,忽有一天皇陵轰隆隆地崩塌,诸位龙袍帝冕的陛下或被压入地下暗河,或如泥石流冲刷着滚出来,接着天下动荡兵乱四起,登时绝望地想:要完,他肯定活不长,这辈子债还不完,兴许还要再轮回一场。

登时心痛到无法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