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第3/4页)

在自己家,他们的朝食清淡且朴素,并不按规制走,冬日一小碗熬的浓香的粥,热腾的荤素八件的份只够拼小小一碟,每人三只小包子和蛋制品,吃完恰好八分饱,不多不少。

侍候的人也让退下自行吃饭,花厅里只有阿椿守在一旁——阿椿不是人。

吃着吃着,长平忽道:“你要有弟弟或者妹妹了。”

“咦?”伊珏本能地惊讶一下,问道:“你养面首了?”

长平被逆子气习惯了,甚至都不再动气,淡定地道:“你爹上个月回来过,你恰好在宫里。”

“没关系,只要是你生,反正都是我弟妹。”伊珏故意说:“咱家随便谁投胎都行,都不给吃白饭。”

长平缓缓地、缓缓地放下了筷子。

伊珏果断将手指伸到嘴边,示意自己噤声,大早晨不适合打孩子。

长平盯着他,尔后重新攥起筷子,恢复了寻常语气:“下午带你去‘执灯’。”

“我可以不去。”伊珏说:“只要你愿意冬日里天天早起。”

长平说:“去过‘执灯’,你还会增加两位道长师傅。”

伊珏:“……”

长平又说:“明日我还要入宫住一阵子,你每日卯时起,辰时前做完课业后,自去‘执灯’理事,阿楮和阿椿都带上,遇上不会的事,多请教他们。”

“舅舅病的很厉害?”

“每年冬天都要病,不用你担心。若是还有空,进宫去找菟奴玩。”

赵家不养任何一个吃白饭的人,哪怕是长平。

伊珏也是后来才知道,她除了要管“执灯”的事,空闲下来还要入宫替她哥批折子——有个身体极其不好的皇帝兄长,尤其入冬后更为精力不济,做妹妹的只能硬着头皮上工。

如今已是一名职能精湛的老熟练工了。

每年一入冬,长公主就入前朝参加庭议,已成了常态。

“母亲。”伊珏老生常谈:“权力是排他的。”

长平习以为常的不知多少遍重复:“我知道。”

但赵家人口凋敝至此,谁又有办法,谁又能想得到。

悍臣满朝,有文臣,有武将,有世家,有勋贵,能代替皇亲阵营的赵氏子春夏秋三季还能残喘着上朝,遇到事,还能大声说几句。

一入冬便一个都没有了——庶兄弟们死的死残的残,庶叔伯们也一样。

残到每个冬天,只能躺在自家屋里痛饮苦药汁子。

能直着进殿再撑到直着出来的男丁,居然只剩奏折都需要妹子帮忙批的皇帝陛下。

因而每朝都存在的顽疾毒瘤,皇亲大家族,在本朝几乎要被抹净。

皇亲都没活几只,国戚也不敢作浪。少了麻烦,也少了天然盟友。

而权力,并不畏惧麻烦,却绝对不能没有盟友。

“一入冬,咱们家没一个男丁能站直了大声说话。这个位置我不占就没人占了,等你再长一长,就替我去占,朝上必须要有赵家人。”

伊珏很少听她说这些,毕竟她是真的忙,恨不能将自己劈八瓣去做事。

“可我不姓赵啊。”伊珏茫然地说:“你虽实质上招赘,名义上你还是嫁人了。”

“今年祖祭,你会姓赵。”

“你会被骂,自己批骂自己的折子什么感受?”

“不会。”长平说:“别忘了咱们赵家已经稳稳坐了多少年位置。有些东西,时间一长便是天经地义。”

她说:“只要你我姓赵,没人会为这点事质疑你。”

伊珏还没说话,白玉山忍不住感叹:“他们现在也太好了。”

他指的是自己还是赵景铄时,皇权可没这么稳固,陛下也没这么自在,皇亲……哦,他没有站在朝堂的皇亲了,那算了。

朝食结束,难得正经聊一场的母子散场,散场前伊珏说:

“你再忙也要注意休息了,我还没玩过妹妹。”

长平摸了摸小腹:“如果是你妹妹,她还是姓赵,下一个再同你爹姓。”

伊珏说:“别这样,直接让你的驸马姓赵吧,欲盖弥彰有意思么?”

长平“呵”了一声,语气略带嘲讽:“你当我没提过?”

“舅舅不答应?”

“你舅舅?”长平学着她兄长那咳嗽着虚弱语气,模仿的惟妙惟肖:“妹夫是外姓人,还能替咱们在外做点事,姓了赵还手握实权,你能保住他几天?咳咳咳……”

长平学完双手交握收进袖口,眼神慈爱地望着伊珏:“好孩子,知道你同他不亲,但也不必……”

伊珏差点跳起来捂她嘴。

万一中的万一,若是被人知道这番话,他这凡人的一辈子,约莫就未满七岁而止了。

大不孝是不赦之罪。

长平难得见他打输了言语官司,弯了弯眼,在他脑壳上拍了拍,心情愉悦地回房补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