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第2/3页)
她又指了指案上叠的高高的书册:“读书,就是用他们的眼睛,找自己的理。”
这话听起来特别高深,伊珏一时都被唬住了,怔怔地看着她,粉雕玉琢的小姑娘看起来格外有皇家公主的气势。
下一刻有气势的小公主就破了功,捂着嘴羞赧道:“我是听我母后说的,其实我也不太懂。”
伊珏“哦”了声,凉凉地瞥了她一眼。
长平被他凉凉的眼风一扫,颇为尴尬,只恨自己读书少,不能同他讲清楚那些道理,只好转开话题,谈起自己身边的事。
她难得能找到一个随心所欲讲话的“人”,不用担心哪句话说的不够谨慎,一不留心就惹来千丝万缕的麻烦,自说自话的分外开心。
此后就常常跑来藏书楼。
来的次数多了,胆子也就愈发大了,有时还要提着装满点心的食盒,一边吃吃喝喝,一边看他读书。
吃饱喝足,她也会拿着书册坐在椅子上,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读书,上一回还在读《韩子》,下一回就拿起了《礼记》。
伊珏觉得,若是那位写出“儒以文乱法”的韩非子能活过来,约莫要把她活活打死。
他低头看书眼不见为净,耳朵却堵不住长平叽叽喳喳的声音。
长平话多,时常自说自话,并不在乎他应答与否,仿佛只要他坐在那里,听她絮叨就足够。
她时常说起大行皇帝,在她记忆里,是会抱着她漫步玩笑,给她很多很多东西的父亲。
也会说起后宫琐事,掰着手指数宫里的各位太妃,都是顶好的娘娘们。
说着说着不知怎么说到了娘娘们的爱好上,她们有些喜欢织绣,有些喜欢作画,有些喜欢填词谱曲,有些喜欢下厨……掰着手指挨个数完一遍,最后叹了口气,撑着下巴道:“就是都不喜欢我父皇。”
伊珏揉揉耳朵,恍惚以为自己听错了话,直到长平又补了一句:“我父皇走了,娘娘们现在过的可高兴了。”
伊珏终于从书册里抬头,冷不丁问:“你们家后宫不是争风吃醋从不消停的吗?”
“争风吃醋那都是些位分低的,总是闹腾个没完。”
长平不以为然地摆摆手:“高位的娘娘们顶多聚在一起斗个鸡吵吵架。”
伊珏本能地看向当过皇帝的白玉山,白玉山对上他黑白分明的大眼睛,心里颇为一言难尽,不知道斗鸡的娘娘们是个什么情况。
长平又说:“你一直在这里看书多无趣,我带你去见太后娘娘,还有德太妃给你做好吃的,你去不去?”
德太妃便是擅厨艺的那位娘娘,据说南北菜肴无一不会,尤其糕点一绝,时有创新,俱是妙手偶得,锦上添花。
伊珏忽地弯起眼,笑出月牙,问她:“是你自己要来的,还是有人让你来请的?”
长平伸出手,也抿着笑,指指点点道:“看破不说破。你去是不去?”
伊珏觉得这小姑娘胆子不是一般的大。
先前还怕他吃人,生怕他吃了她和她那些娘娘们。
现在却仿佛完全记不得他是个妖精的事了。
伊珏猜想定是宫里有谁同她说了些什么。
他对德太妃的厨艺并不好奇,化成人形的妖精不吃东西也饿不死,晒晒月华,饮饮晨曦就能活。
反倒是好奇谁给小姑娘出的主意,让她连妖精都不怕了。
伊珏将书合上,搁在手边高高一叠的书册上,跳下椅子道:“走。”
又问白玉山:“山兄去不去?”
白玉山摇摇头。
后宫都是女眷,他跟上去不合礼教。
便让伊珏跟着长平离开了藏书楼。
两个小孩一左一右互相搀扶着跨过高高门槛,走进了春日暖阳,倒影在青石地面上被拉的斜长。
园林里的杏花被风卷着,粉色花瓣高高扬起,像一场雨。
他站在门槛后面,想着原来已经是春天。
做人的时候,一年四季轮转个不停,冬天时裹着棉衣盼着春来;春天又想着夏天的冰酪凉津津的可口;汗流浃背时,盼着秋天早些来,让百姓仓禀实;秋虫疯狂,又想要一场霜雪,使毒虫蛰伏。
如今连人都不是了,四季便失了意义,似乎一眨眼,冬春更迭就乱了时秩,岁月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
万事都是可有可无的东西,遑论礼教。
他想着,便隐去了身影,远远缀在两个小孩身后,走的无声无息。
前方小小的身影停了一下,似有所感地回过头,朝后望了望,抿嘴笑了一笑,很快又继续朝前行。
宫墙深深,走过一道还有一道,宫女和太监们贴着墙根行走,遇上他们便停下来蹲在两旁。
伊珏和长平走在道路中间,连眼尾都没有给她们一个,仿佛这样的昭然尊贵,是与生俱来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