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冬日日常(第3/4页)

宋长叙:“……”

他看了一眼把被角压了一下,然后继续看书。两个人都是寂静无声的看着,宋长叙渐渐看进去了,许知昼想发出声音,捂住自己的嘴巴,眼睛亮晶晶的。

表哥家里只有武侠话本,看着江湖里的快意恩仇看着是很喜欢,但他看打打杀杀看的有些腻,一般还有好几个哥儿跟江湖儿女都喜欢男主人公。

改日相公去买纸墨时,他跟着去瞧瞧书铺里还有没有别的话本可看。

许知昼看累了,他把话本一卷翻个面,把手缩在被褥里闭上眼睛。

等宋长叙看的差不多了,他关上书本低头一看,许知昼睡的正香。他轻手轻脚的去吹了蜡烛,上床抱着许知昼。

夏日两个人凑的近就会热,到了冬日都是亲亲热热的挨着。

许知昼翌日去挑年货,他买了一些就回去了,顺便买了几捆柴火。

家里的柴火不够用了。

如今在金河县生活久了,他才明白到了城里处处都要钱,衣食住行哪一样不要钱,光是这四样都要烧不少钱,一年到头算下来自己到手却没有攒多少钱。

幸好他们摆摊不用给商铺房租,虽然是艰难辛苦一点但省了房租。

最重要的还是把名气打出去,知道的人多了,又把回头客留住了,不然也是难的。

“宋夫郎,你这么早就出去了?”费氏出门扫雪,看见许知昼打了一声招呼。

“去抢年货了,早知道应该下午出来了,人特别多。”许知昼笑着回应。

“这会子人是多,你们今年还要回老家么?”

“听相公的意思是要回去的,等回去后,我就在家里多待阵,想着家里的人。”

费氏说道:“这也是,宋举人这般有出息,在当地一定也是有名望的人。他考上功名了,你又有一手钵钵鸡的手艺,这日子以后是越来越好。”

费氏说到这里免不得说以后想把儿子送到私塾去读书,“是要费钱供着,可读书认字后就好找活做了,我这样跟相公说,相公还说费钱,是打水漂,还是让孩子十五岁后跟他去做活。”

许知昼不知该说什么,“读书认字总是好的,以后选择的路多些。”

闲谈几句,他就进屋去烤火,一直在外边说话他可受不住这寒意。

他新买的一件青色的披风,爱极了,今天又穿着出去臭美了。

他回到屋子里先喝一杯热茶,自己拿出筐子来绣帕子,这回他绣好了要给宋长叙带到京城去。

宋长叙在家读书,谢风等人也是都在家备考,他们家书房里的炭盆摆了好几个,屋子里暖乎乎的,水果跟热茶是不差的,晚上还有厨房送来夜宵补身体。

整个冬天丝毫不遭罪。

过年也就是去露个脸就回来,家中长辈看重他们,自然不会让人扰了他们的清净。

谢夫人把能推的宴会都推了,“去这些做甚,又对风儿没甚帮助,还是在家中温书最好,宴会什么时候都可以去,会试三年就一次。”

谢沧闻言笑道:“娘说的对,长兄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最是看重科举仕途。”

谢风家算是隐居于此,他的父亲曾出任过吏部主事,本是大好的前程,结果沾上党派之争就被家族放弃了,被陛下厌弃,说是被陛下厌弃,实则是被当时掌权的萧太后厌弃。

这回长子有此机遇,家里哪个不重视。说是陈郡谢氏,但他们只是旁支,得到家族的帮助也少。

谢风要表现出价值,家族才有可能帮他铺路。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谢夫人跟着相公从京城到金河县,她心里通透。

谢沧心中叹息,家中对长兄的期望太重了,这何尝不是一种压力。

等风雪小一些,谢沧起身去小厨房,吩咐小厨房做了冰糖炖雪梨,他让身边的侍从端着到了书房自己接过来。

“长兄,我可以进来么?”

“进来吧。”谢风的案桌上全是书籍,谢沧把托盘里的冰糖炖雪梨放在他桌上。

“你用些,今早用早膳,我瞧着你都要憔悴一些。”谢沧说道。

谢风笑了笑,“得亏有我这个弟弟关心我。”

谢沧比谢风小三岁,世家都不讲什么女子跟哥儿不念书,相反大家族培养的女儿跟哥儿都是饱读诗书。

要是不读书如何处理家中庶务,如何教导子女和管理家宅。他们又不是傻子,让自己家的女儿跟哥儿大字不识一个,往后惹了祸事,还不是家族善后。

谢沧说道:“我来长兄的书房里看书,不发出声音。”

谢风喝了几口,“你想看什么拿就是了。”

两兄弟关系好,谢风温书,谢沧就拿了一本文选看,他们互不干扰,只有书页翻动的沙沙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