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第5/9页)

那里大多数游客不会去,一般是做生意的人以及货运车辆会经过,人迹罕至,根据王雪娇的预测,最多一分钟就能过关。

等到了关口的边检大厅,等着过关的旅客确实少,一共就六个。

然而,谁知道,这个口岸查得巨巨巨严!行李要过三道安检不说,从踏入关口那一瞬间,就开始被查问。

别的地方回国,是边检一句话不说,盖个章,走人。

阿拉山口岸,盖章柜台的问题还算传统而标准:“你去了哪儿?待了多久?去干什么的?”

盖完章,再排队进行身体和行李的安检,全套设备跟美国机场的安检一样专业。

在排队的时候,还有不知道隶属于哪个部门的人在旁边追着问:“你有几本护照?去过哪些国家?你的旧护照呢?你为什么选择阿拉山口岸回国?为什么不走霍尔果斯?你在国外有没有结交什么人?……”

机器检查过一遍之后,所有人的包都要打开,手检一次,包括行李箱的底部、夹缝,全部都会被认真检查。

在手检的时候,还有穿制服的人在不停提问:“你是做什么的?为什么有时间出来旅游?为什么没有找同伴?”

在整个边检大厅就只为六个人服务的情况下,从开始,到结束,历时三个小时。

由于王雪娇错误的估计了形势,所以在入关的时候,小手一抖,在网上预订了一趟一小时之后出发的火车,后果就是……没赶上,幸好及时退票了,产生了三十五块六的巨额退票费,以及被朋友们嘲笑想快反而慢。

后来她才知道,阿拉山口岸之所以这么严,就是因为跑来跑去的突厥人,在“培训”结束之后,很喜欢从这里入境。

三十五块六!吃拼好饭都能吃三顿了!

自己买菜做饭,能吃三天!

就问是不是血!海!深!仇!

损失的那笔巨款以及面子上的损失,当然要怪到这些人头上。

这么丢脸的事,王雪娇是绝对不会告诉张英山的!

王雪娇的想法是把郑氏兄弟一网打尽,郑益静这个随手能掏出枪来的商人,绝对不能叫普通商人,身上肯定有事。

不然她把他哥郑益宁弄死,转头郑益静咬着她不放,也很麻烦,最后一次见到郑益静,可是在绿藤城外。

如果郑益静努力打听打听,说不定就能把王雪娇全家开盒,然后轰隆一声炸上天。

至于那二十多个在她家住着的云滇人,问题不大,他们不会走的……打都打不走。

因为平远街缉毒战争已经开始了。

韩帆、钱刚……以及其他有过化装侦查以及缉毒经验的警察,协助对平远街内部情况进行调查。

平远街早年就很乱,以卖军火为主,然后坤沙亲自来了一趟认为这里“民风淳朴”,劝他们增加贩毒业务,当地人一听贩毒赚得更多,于是非常快乐地接受了建议,成为坤沙的第二大窝点。

他们行事作风跟三大黑枪基地、博社村差不多,都是以村长为中心,上下一条心。

军用吉普,偷。

武警的脚筋,挑。

什么事都敢干。

三月的时候,已经进行了一次突袭,但是队伍里出了内鬼,冲进去的同志伤亡惨重。

所以,这次,所以参加行动的人员全部由外地借调。

指挥部对借调来的警察,特别是来自大城市的警察同志们不放心,怕他们习惯性的认为“大多数平民是好的”,从而对老弱病残孕、小孩、女人放松警惕。

平远街真不是,此时平远街的大多数平民是坏的,七八岁的孩子都知道帮大人站岗,看见陌生人就跑回家报告。

第一天调查,韩帆和钱刚带着狗剩一起出去了。

然而,到第二天,他们都没回来,把指挥部的领导吓了一跳,以为出师未捷,两人一狗都牺牲了。

直到有人看见了,说他俩以及一狗被请到村委会去了,而且,不是被枪顶着头,用绳子捆进去的,村长见他俩笑得像个孙子似的,一副讨好的模样。

搞得指挥部领导内心十分纠结,这两个人是去调查去了,还是内鬼啊?

不能吧,绿藤市离平远街这么远,这都能内鬼???

——领导心里直打鼓,然而,没有通信、没有电话、没有派人出来通知,什么都不知道。

唯一确定的是人没事。

后面被派进去调查的其他侦查员回来说,偶尔看见这两人背着手,挺着胸,拽得要命,在村干部的陪同下,蹿东家,逛西家,那气质,简直像村里的幕后大老板。

十天后,两人一狗从另一个镇子兜回来了,交出了极其详细的人员情况报告,谁家卖军火,谁家卖毒品,连谁家有多少火力都打听得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