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第2/6页)
罗二郎面色紧绷,“会是官兵吗?”
“不好说。”梨花看了眼墙边的地,“过两日,咱得搭个高架,让守门的人站在高架上。”
军营就是用这种办法观察远处是否有敌袭的,罗二郎点头,“我回去就和叔说说。”
在外头时不觉得,进来后才
发现天际泛白了。
梨花两宿没阖眼,这会儿后脑手胀胀的不舒服,眼皮还有点沉,忍着睡觉的冲动,她和赵大壮说,“堂伯,你和我阿耶回谷,我去隐山村看看。”
隐山村和富水村离得远一点,为避免岭南人偷袭,早点告诉他们做好防范才是。
赵大壮知道自己现在必须回族里主持大局,按住赵广安肩头,拿走他的背篓说,“你陪三娘走一趟。”
赵广安正有此意,“记得让我娘别担心。”
大家分成两拨,梨花和赵广安径直去了隐山村。
隐山村的外面架起了木板,看不到围墙有多高了,厨房没有建烟囱,一进村,就看到好几家飘出了青白色的烟雾。
屋檐下洗漱的人看到她们,兴奋的挥手,“三娘...”
梨花颔首,径直去了窦家。
窦大娘子的伤已经好了,只是人不像从前健谈,梨花站在竹篱笆的墙外喊她,“婶子...”
人慢吞吞的扭头,眼神空洞,和第一次两人在地里聊天好像是两个人,梨花指了指堂屋的位置,“二婶子在家吗?”
窦大娘子出事后,村长就由窦娘子顶替。
梨花觉得和窦娘子说比较合适。
窦大娘子摇了摇头,木讷的张嘴问道,“你有什么事吗?”
“我有点事想和她说,她哪儿了,我找她去?”
刚来山里的人都恨不得能一直干活,好多人都是如此,等窦大娘子指了方向,梨花抬脚就走。
走出去两步远,忽然听窦大娘子问起,“村子的两位婶子怎么样了?”
梨花一顿,想说不知道,转而想起窦大娘子骤变的性子,老实回道,“没了。”
隐山村的房屋挨得近,除了有两面墙倾斜,屋顶摇摇欲坠,没有压死人,就是有孩子在床上睡觉滚下床伤到了,但问题不大,她问梨花,“你有没有受伤?”
梨花低头看自己,可能看上去很狼狈,实则只是有点困了而已。
她笑道,“我没事。”
她原本要走了,听到这话又停了下来,和窦大娘说道,“我看外面的围墙建得不错,等围墙建好,在外面种上荆棘,里面种些容易成活的庄稼,到了秋天黄灿灿的,想想就喜人。”
她憧憬秋收的情景,“等村里的孩子们熟悉地形了就跟赵家人出去打猎,摘点野果,挖点草药啥的,寒冬也不会饿肚子呢。”
“赵家人曾经在戎州看过病,药方都留着的,不忙了我们就一起挖草药,谁要有个伤风咳嗽就自己治...”
山里生活不便,却都是淳朴之人,互帮互助很容易把日子过好的。
窦大娘子一眨不眨的望着她,眼里仍然没有神采,“你去益州城了?”
梨花一愣,去益州城的是赵家十九娘,窦大娘子知道她的身份了?
她回过神,笑着点了点头,“是啊,城里的商铺全都关门了,我们想买鸡鸭都没买到,只能下一次去了。”
“城里聚集了难民吗?”
“多得很,大家就在倒塌的房屋里翻翻找找呢。”梨花给她看自己脏兮兮的衣袖,“我们也找了,只是运气不好,什么也没找到。”
刚说完,就见赵广安跳起,“完了,我的酒坛呢?”
他记得出城那会就没看到梨花抱着酒坛,难道落城里了?
他看向梨花,后者无辜的眨眨眼,“好像落在城里了。”
果然,赵广安一脸痛心。
山里的冬天要比外面冷,他还指望那坛子酒过冬吗,不好埋怨梨花,摆手道,“落了就落了吧,左右咱平安无事的回来了,那坛子酒就当送给益州百姓了。”
嘴上装得再大度,脸上的表情却不是那么回事。
窦大娘浅浅的勾起一抹笑,没问梨花为何隐瞒身份诓骗她们来山里的事,毕竟如果不是进山,她恐怕早就寻死了。
她说,“不是找二婶子有事吗?去吧。”
梨花诧异的看她。
出事后,窦大娘子常常寻死,要不是家里看得严,估计尸体都发霉了,然而即使阻拦了她自尽,可没法让她像从前那样乐观。
她像行尸走肉般沉默,看谁都宛若在看一汪死水。
可刚刚,她好像笑了。
虽然很淡,到底与她之前是有所不同的,她看向赵广安。
他面上已经恢复了平静,身姿笔直,像翠竹似的挺拔。
哪怕他常常会露出一副焦虑的模样,然而始终带着些许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