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第2/2页)
他的心,像是被挖空了一样,又空又痛。
*
欧洲东线战场打得难分难舍,德军兵分三路,中路每一天都在
往莫斯科的方向推进,西路则直逼列宁格勒,东路奔向苏联的大粮仓——乌克兰。
德军推进艰难,苏军靠人数堆上来,每一座城市拿下的都很痛苦,双方的战损都非常惊人。但在希特勒将地中海战场的部队抽调回来送到中路之后,德军的攻势加快了。
唐宁街10号与白宫都有点着急了:布尔什维克!你们还行不行!
白宫差不多隔一天就要开会讨论是否给苏联援助的问题:什么时候给、给什么装备、给什么资源,那都是要仔细考虑的。战时统筹局几乎每天都要更新物资列表,从飞机、发动机、中卡、重卡、枪支弹药、各种口径的炮,到各种单兵口粮、肉罐头、蔬菜罐头、新鲜水果、咖啡粉、小麦面粉,到各种医药产品,包括数以百万计的单兵医药包,列表那是洋洋洒洒,包罗万象。
*
奥尔加女大公很喜欢新罗马,这儿平静安宁,远离战争。没有该死的布尔什维克,也没有令人胆战心惊的契卡。
侄女这个女皇做的很好,她觉得比当年哥哥尼古拉还要勤勉。她去了觐见大厅,那里有她的两个哥哥的画像。
她多么希望米沙还活着呀!他会看到他可爱的女儿如今成为了多么了不起的女皇陛下!
她高兴又难过,完全忘了,如果米哈伊尔还活着,那么现在俄罗斯帝国的皇帝应该还是米哈伊尔。
谢妮亚女大公也在新冬宫,她几乎每天都会来,会在觐见大厅徘徊许久:她祖先的骸骨留在圣彼得堡彼得保罗大教堂,她再也回不去故国,只能看着这些崭新的画像,聊以慰藉。
“奥尔加。”她走到妹妹身边,“你要留下吗?还是回伦敦?”
奥尔加摇头,“不,我和尼古拉商量过了,我们会留下来。”
“季洪和古里呢?”
“他们……要返回英国。我想让他们中间的一个留下,这样如果万一……至少我还有一个孩子。”
“让古里留下吗?季洪是军需官不会上前线,他比较安全。奥莉娅说要组建军队,她没有什么人手可用,就让乔治国王下令,把古里调来担任教官。这样不是很好吗?”
“可以吗?”
“我看可以。”
*
凯瑟琳也认为可以。
她很快给伦敦发去公文,请求英国陆军协助俄国建立军队、训练士兵。丘吉尔先生大笔一挥:批准!转加拿大总督阅!
皇家陆军很快送来公文,古里尼古拉耶维奇库利科夫斯基少尉即日起作为英国陆军驻俄罗斯帝国联络员,调任俄国。
还是朝里有人好办事呀。
*
陛下的私人生活也很……不能说枯燥吧,只能说有点无趣,缺了点……刺激。
真无聊。
疯狗现在也没了那股疯劲,好没意思。
伊利亚则被她安排了一大堆事情,忙得他每天团团转,几乎见不到她。
一想到那天他居然敢说要为她“擦去该死的德国佬的口水”,她还是很气恼:你谁啊你?你可是太飘了!这叫“恃宠而骄”你知道吗!恃宠而骄没有好下场!
我可是能随时换掉你的!
哼!
*
唱机播放音乐,40年代美国流行的还是爵士,法国的香颂,英国流行什么音乐?反正没有21世纪的音乐流派多。阿列克谢不喜欢流行音乐,只听那些音乐大师的作品,什么莫扎特、巴赫、肖邦,真是个老古板。
凯瑟琳当然要时不时给他放《国际歌》洗洗脑啦!
她最近爱上了沙俄时代的音乐大师的作品,柴可夫斯基收集了全套,苏联国家交响乐团录制了几乎所有柴可夫斯基的作品。还有仍然活着的音乐大师尼古拉雅可夫列维奇米亚斯科夫斯基的几张交响曲大碟,米亚斯科夫斯基同志现在是苏联音乐界的牌面人物,但他远不及柴可夫斯基有名气,西方群众很少听说过他。
《第六交响曲》写的是“十月革命”,凯瑟琳这段时间几乎每天放《第六交响曲》。
距离建国日已经过去两周,凯瑟琳想办法调整了工作时间,实行双休制,工作日每天上午工作,周一到周四上午分别跟各位大臣开会,有本上奏,无事退朝;周五上午开内阁集体会议。
下午不工作,要么出去玩狗拉雪橇,要么在湖面上溜冰,要么在画室里画画。
上周六举办了一次宫廷舞会,邀请大臣和贵族们参加。好一个珠光宝气的夜宴!凯瑟琳没想到这些遗老遗少的家底还挺厚的,人人都拿得出压箱底的珠宝。
所以他们的家底儿到底多厚呀?有些人卖了十几年珠宝,还能有不少豪迈的珠宝,真是难以想象!听谢妮亚姑姑说,基里尔叔叔的母亲,玛丽娅大公夫人离开圣彼得堡的时候,甚至用火车运送她的珠宝和油画、金银器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