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第2/2页)

伊利亚接过女佣手捧的熊皮斗篷,轻轻披在年轻陛下肩头,扣上皮搭扣。

近卫军团的士兵们在马车前后列队,他们身边的高头骏马打着响鼻,在寒风中升腾起一小片一小片白雾。

马车夫为年轻陛下打开车门、放下折叠梯子。他羞怯的低下头,不敢看过于美丽的年轻女皇。

凯瑟琳扶着伊利亚的手,登上马车。

伊戈尔跨上马,小跑到近卫军团的最前列。

“列队!”

士兵们齐齐上马。

“出发!”

*

时近正午,天空开始飘落雪花。

市民们冒着细雪来到亚历山大大街两旁,年轻陛下的马车将要从此经过。群众们心情激动:终于!20多年了,他们又有了一位陛下!

沙俄余孽们心不齐,民族太多,成分太复杂,因此不管在哪个国家,其实都混得不行,一部分人不得不成立帮派组织,但也并没有庇护同胞。

大主教说这是因为他们缺乏信仰,但他们真的缺乏信仰吗?不,他们只是缺乏一个能让他们凝聚起来的“主心骨”。他们期待过基里尔大公,期待过德米特里大公,但都失望了。

他们还曾经期待过格奥尔基王子,但也失望了,格奥尔基年纪轻轻意外身死,他们以为他们这些俄罗斯人算是完了,再也没有重回家园的那一天。

现在,他们可算有了“主心骨”,一位非常年轻的陛下!开明的陛下!为民做主的陛下!

乌拉!乌拉!乌拉

*

黄金马车走上亚历山大大街。

道路两边的人从稀稀拉拉变得越来越多,市民们纷纷涌上街头,挥舞着自制的国旗,喊着年轻陛下的帝号:叶卡捷琳娜陛下!叶卡捷琳娜陛下!

他们口中呼出白色气雾,在零下10度的空气中,声音与心跳,融汇成对年轻君主的欢呼和敬爱。

凯瑟琳听到了民众的欢呼声,这不是她第一次听到民众的热烈欢呼声,她曾经在伦敦的街头听过英国群众的欢呼声,那时候她总觉得一切都如梦似幻,并不真实。也因为她当时是附属于国王的,她因为丈夫才得到了他们的欢呼。

现在,她听着俄语的欢呼声,这欢呼声是独属于她的,他们赞美她、信仰她、崇拜她,怎不叫她激动万分?

*

赞美我们的陛下,叶卡捷琳娜!

乌拉!

乌拉!

乌拉!

*

崭新而庄严的索菲亚大教堂。

俄罗斯人民的审美素养高极了,大教堂修建得兼具世俗美与宗教美;人民也很舍得投资教堂,大教堂建造了3年,只建造好了主教堂大厅,还有2/3建筑仍在进行中。

黄金马车停在大教堂大门前,大主教站在门外,谦恭的迎接年轻陛下。

凯瑟琳扶着伊利亚的手臂下了马车。

她“曾经”是东正教徒,后来成了新教圣公会教徒,现在,又成了东正教徒。

今天不是改宗仪式,而只是大主教主持的祈福仪式。

她的明亮眼眸与金发上的钻石王冠闪耀光芒,同着祭坛上方的十字架、十字架后方的彩色玻璃窗相映成辉。

*

上帝,请赐福给我们的陛下,她将带领您的羔羊,走向光明之路。

*

新冬宫,觐见大厅。

各部门部长、市政府高级官员、各省省长前来觐见陛下,凯瑟琳为每一位前来觐见的政府高官授予了“一级建国勋章”,亲手为他们别在胸前。

感谢您为国家服务。

政府官员们昂首挺胸,胸前的勋章雪亮。

*

宫廷主管带领宫廷所有职员,向年轻的陛下行礼。从今天起,殿下成为了陛下。

随后,陛下走进觐见大厅旁边的办公室,那里已经准备好了广播设备。

接下来,由尊贵的陛下发表全国讲话。

*

我亲爱的同胞们,今天,是俄罗斯帝国的建国日,从此,俄罗斯人民站起来了!

(不是)

*

我亲爱的同胞们,今天,是俄罗斯帝国的建国日,从今天开始,俄罗斯人再也不用为了“生存”而惶惶不可终日。

我们曾经深受战争之苦,失去了我们的国家,这是历史的沉重,是俄罗斯的苦难。

我的同胞们,我的臣民们,我们脚下的土地将承载我们的希望和未来,在这个全新的国家,我们将会远离战争,远离死亡与痛苦,我们将会建造我们的美好家园。

诸君,请努力工作吧!

*

宫殿外的广场上传来鼎沸的欢呼声:

赞美我们的陛下,叶卡捷琳娜!

乌拉!

乌拉!

乌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