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第2/3页)
没有思想的人还能称之为“人”吗?
乔很痛苦,他不愿意漂亮可爱的妹妹就此变成一具行走的死肉,更别提20%的致死率高得吓人。他请求父亲不予考虑这种令人害怕的手术。
他认为最好的解决方法是找个出身不错但家里已经破产的男人跟罗斯玛丽结婚,老爹可以跟那人谈条件,要求他照顾好罗斯玛丽。罗斯玛丽自己有信托基金,供养一个家庭过上舒适生活没有问题,只要那个男人不太花天酒地,足够用上几十年。
凯瑟琳也不能说乔的想法有什么不对。这个时代的人还是认为人人都应该结婚,别管婚姻是否美满,虔诚教徒更是如此。
*
美国铸币局、美国雕刻与印刷局4月底分别给她送来货币样品,很简陋的用牛皮信封装着,走邮局寄给她,没有遗失。
纸币印刷精美,油墨清晰,双面印刷不同图案,正面是面值和头像,背面是国徽和俄罗斯帝国的地图。凯瑟琳取了一张100卢布,手指捻了捻,足够厚实,足够柔韧。美国的制币技术那是不用说的,纸币质量极好。美国铸币局、美国雕刻与印刷局对外承接印币业务,不止一个国家在美国下订单。
又取了50戈比的硬币来看,铸造同样精美清晰。
看着自己的侧面头像出现在硬币和纸币上,还真的挺……爽的。
凯瑟琳非常非常骄傲:我可真是太棒了!哈哈!
就问谁!有谁能比我更了不起!
可能也只有400多年前的“德米特里一世”能够跟她媲美了吧!
“三个伪德米特里”是俄罗斯最混乱时期的特殊产物,伊凡雷帝的幼子德米特里8岁时遇刺身亡,大概1603年左右,有人自称自己就是德米特里王子,出现在波兰立陶宛大公国,很多波兰贵族其实并不相信他是真的德米特里,但还是帮助他回到俄罗斯。
“德米特里王子”于1605年7月登基为德米特里一世,并迎回伊凡雷帝最后一位妻子,沙皇皇后玛丽娅诺盖。据说,德米特里一世与玛丽娅皇后密谈数分钟,随后,玛丽娅皇后笑容满面和“儿子”一同接受了臣民们的跪迎。
皆大欢喜。
不过,没多久便又出现了一位“德米特里王子”,他也同样得到了波兰立陶宛贵族的支持,称自己才是真的王子,德米特里一世不过是个冒牌货,天罚逆贼!
德米特里一世只在位11个月便被干掉,第二个德米特里王子登基成为“德米特里二世”。
三个德米特里中最有手腕的还数德米特里一世,“说服”了波兰立陶宛的大贵族,说服了“母后”承认他,要不是之后他连出昏招,罗曼诺夫家族都不太有上位的机会。
那时候的波兰立陶宛大公国非常强盛,可以左右俄罗斯的王位之争。但不过100多年,波兰就被俄罗斯按在地下揍了。
这可不就是风水轮流转吗!
三个伪德米特里全都死于非命。这说明了权力才是最致命的吸引,为此即使明知会死也要搏一把,毕竟,权力真的很让人上头。
*
印刷完毕的罗马卢布走海运送到罗马岛,存放在新罗马的银行金库中,将在宣布建国后开放兑换。货币制度不是说你平白印几张纸币就是真的货币了,货币制度跟政府信用有关,也跟你的贵金属持有量相对等。
金融界的贵金属有且只有黄金一种。
凯瑟琳不得不忍痛将存在花旗银行的200吨黄金转存入美联储作为俄罗斯帝国的货币储备金。
怎么感觉好亏?
*
地中海战役暂时告一段落,北非战役仍然在进行中,此时,英国的空袭突然停止,便觉得十分突兀和醒目。英国群众认为这是德军在修整,没准什么时候飞机就又飞到伦敦上空。
而战时内阁的成员们都在等待,德国是否真的要进攻苏联,或者苏联会先发制人?
时间来到了5月的第三周,在所有人都没有觉察到的时候,一列列运兵车将德国士兵、坦克、摩托车、武器、弹药运往东部边境。调动行动十分迅速,充分体现了德国目前极为强大的交通运输能力。
15日凌晨3时许,德军飞机越过苏德边境,投下了第一枚炸弹。
巴巴罗萨计划正式开始。
*
2个小时后,苏德战争终于开打的消息经过多个电台的传递,送到伦敦,唐宁街10号。
值夜班的情报人员
跑上楼,将电报递交给首相先生。
丘吉尔心中狂喜:哈哈!你们终于正面对上了!
同样的消息几乎同时送达美国大使馆,被人从睡梦中叫醒的肯尼迪大使看完电报,迅速指示:给白宫和波士顿打电话!
美国东海岸的午夜被惊醒了,白宫的罗斯福、波士顿的凯瑟琳、小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