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第2/3页)
这是凯瑟琳要求的,要他们事无巨细都写下来。
菲利普的报告比较短,他的作用不大,虽然给他弄了个临时的英国驻俄使馆三等武官身份,但还是太年轻,基本没人鸟他。他抱怨得不得了。
但他对莫斯科的感受还不错,觉得是跟伦敦完全不同的城市风貌。说起来他也有1/4沙俄皇室血统,他的祖母是沙皇尼古拉一世的孙女,奥尔加康斯坦丁诺夫娜女大公。他跟玛丽娅女大公和德米特里大公则是第一代表亲,玛丽娅与德米特里姐弟是菲利普的亲姑姑希腊和丹麦的亚历珊德拉公主的孩子。
对于苏维埃,菲利普是深恶痛绝的,这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很多表亲死于20年前的……处决,也是意识形态问题。一位王室成员怎么会对致力推翻帝制的意识形态有认同感呢?
这让凯瑟琳觉得自己才是个“异端”。
他们在苏联待了整整2个月,头两周事情毫无进展,乔和杰克只能干等着,顺便去图书馆和档案馆为她找资料,她要他们为她搜集在英美找不到的苏维埃的资料,主要有关经济农业工业和一些重要人物的履历。
谢尔盖忙完另一项任务后,寻找米哈伊尔大公尸骨的事情才得以推进。
米哈伊尔大公生前数年的轨迹如下:1914年世界大战期间担任高加索骑兵师指挥官,因作战勇猛获得圣乔治十字勋章;娜塔莉亚与格奥尔基住在圣彼得堡一栋别墅中;
1917年3月15日,尼古拉二世签署退位文件,将沙皇之位留给自己的弟弟米哈伊尔,而不是他的儿子阿列克谢皇储;几小时后,米哈伊尔签署文件表明“在特定前提下才会接受沙皇之位”;
1917年8月,米哈伊尔被软禁在圣彼得堡自己的别墅里;
1918年3月,米哈伊尔与他的秘书约翰逊(英国人)被捕,关押在圣彼得堡布尔什维克总部;几天后,两人被押送到1千公里之外的乌拉尔地区;此时娜塔莉亚还能去看望丈夫,直到5月下旬,时局越发紧张,娜塔莉亚离开乌拉尔,回到莫斯科;
1918年6月13日凌晨2时许,米哈伊尔大公与秘书约翰逊死于当地契卡的秘密枪决,两人的尸体被草草掩埋在一处树林里。
*
凯瑟琳先看了乔抄录的便宜爸爸生前签署的最后一份正式文件:
“我哥哥的退位文件把沉重的负担放在了我身上,他在一个空前的冲突和民众骚乱的时代,把俄国的皇位传给了我。我与人民一样,认为国家的利益应该高于一切。我坚定地决定,只有当这是我们伟大人民的意愿时,我才会接受权力。他们必须通过普选选举产生他们的代表参加立宪会议,以确定政府的形式并为俄罗斯指定新的基本法律。
因此,恳请上帝的祝福,我恳请所有俄罗斯公民服从临时政府,临时政府在国家杜马的倡议下已经成立并被赋予了全权,直到制宪会议召开。制宪会议在尽可能早的日期召开,并在普遍、直接的基础上选举产生,平等和公正的选举,应通过其对政府形式的决定,以表达人民的意愿。”
这份文件甚至都不是绝密文件,在苏维埃的档案馆中便可查询翻阅。
这份文件写的非常严谨,首先,米哈伊尔没有拒绝皇位,但也没有接受,因此他实际是没有签署退位文件的;但皇位的继承不是你不接受就能行的,实际在尼古拉二世的退位文件指定米哈伊尔为下一任沙皇的时候,他就是沙皇了;
其次,他接受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认为俄罗斯顶天也就是由君主集权制改为君主立宪制。当时临时杜马实际由资产阶级组成,他们也是倾向君主立宪制的,双方都没有想到,最终是布尔什维克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至于后面发生的事情,全世界都知道。
唏嘘。
凯瑟琳想着便宜爸爸有错吗?他虽然身为万恶的封建时代皇室成员,但一生中并没有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还是公认的皇室直系中最接地气、最平民化的一个,很受民众和贵族爱戴。出身在皇室就是他的“原罪”,但这份“原罪”远远不足以需要用生命来偿还。他要是死在战场上倒是算“死得其所”呢。
契卡呀契卡,你真是简单粗暴!
可是……契卡不会无缘无故处决一个人,他们可能会把人打得半死不活,但不得到上级指示,不太可能随意决定弄死一个重要囚犯。
实际上欧美各国都认为是弗拉基米尔列宁下令处决皇室成员,为的就是不让白军有可能“勤王以令天下”。抛开意识形态不说,苏维埃的简单粗暴尤为令人深恶痛绝。想想看,二战打得如此惨烈,同盟国还得弄个“纽伦堡审判”来公审轴心国战犯,追求个“程序正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