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第2/2页)
潜规则其实还不是保持身材“取悦”丈夫,而是身材焦虑。
阿拉斯泰尔没有听到什么“10年”,只听到她答应明年要孩子,心里颇是激动。要说男人的焦虑,那可多了!
成年后要焦虑自己能否迎娶到心爱的女孩,结婚后要焦虑能否生出继承人,男人既不能“没人爱”,也不能“没种”,压力巨大!
凯瑟琳也有点焦虑,担心自己要是没有生育能力,那她打下的这一片江山要给谁呢?人毕竟还是自私的,会想将自己拥有的一切都留给自己的后代。
不过不慌,如果不是她的原因,而是他的原因,她还有备选。
*
乔正在烦恼:去?还是不去?
凯瑟琳给他写了一封诚恳的信,希望他能去莫斯科跑一趟,走走美国大使馆的路子,向苏联政府请求寻找父亲米哈伊尔大公的尸骨,希望能将父亲埋葬在圣彼得堡的彼得保罗大教堂的沙俄皇室墓地中。
他也不是一个人去,菲利普王子会以英国驻俄大使馆三等武官的身份同他一起去。
类似内容的信也给了杰克一封,如果乔不肯答应,就请杰克跑一趟。
杰克也在考虑:去?还是不去?
他们去年的欧洲游历不包括苏联,是因为凯瑟琳身份敏感。如今战争在即,他还真的很想去看看现在的苏联到底有没有做好战争准备。
一定会很有意思。
之所以为什么凯瑟琳之前没有想到寻找父亲的尸骨,大概是因为她作为现任王后的时间太短暂了,还来不及安排,原本以她的王后身份是可以直接通过正规外交途径去跟苏联交涉的。
考虑的问题很多,尤其在德国波兰局势日益紧张的时刻,理论上他们不应该在可能开战的前夕跑去莫斯科,但凯瑟琳难得开口请求他们,还是如此重要的事情,杰克感到很难拒绝。
他直接去问老哥,乔纠结了许久,还是答应了,让杰克写一封回信给凯瑟琳。
他们也一同乘坐埃莉诺王后号到了英国,住在大使官邸。凯瑟琳第二次结婚是一个小型私密的婚礼,只邀请了王室和双方亲戚。阿拉斯泰尔是个厚道人,凯瑟琳没有给肯家兄弟请柬,他也不准备邀请肯家兄弟刺激他俩。
虽然是一个小型婚礼,但仍然很隆重,凯瑟琳仍然有8名伴娘,基克也仍然荣幸入选伴娘。还有杜邦家的薇薇安小姐,既然杜邦家出钱出力为新俄罗斯搞基建,那么给杜邦家族一些牌面也是有来有往了。
其他伴娘都是英国王室这边的亲戚。乔治国王的长女伊丽莎白公主今年13岁了,这个年龄不大不小,做花童有点超龄,当伴娘又有点年幼,最后还是请她当了伴娘。
伊丽莎白的妹妹玛格丽特公主和塔塔的长女宝琳仍然是花童。因为没有上次的超长头纱,也就不需要捧纱女童了。
英国大概已经有400年没有再嫁的王后,因此埃莉诺王后的第二次婚礼在20世纪算是非常稀罕的事情,英国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英国群众也适应良好,都很是热切的盼望婚礼。
婚礼现场仍然像上次国王婚礼一样有电视台摄影机还有电台直播,并允许《泰晤士报》、《纽约时报》、《费加罗报》等数家大报纸的摄影记者入内拍摄,凯瑟琳决定自己的婚礼还是需要有影像记录的。
*
6月18日,周日,上午。
伴随着唱诗班的瓦格纳的《新娘大合唱》,凯瑟琳出现在圣詹姆斯宫的教堂门口,由德米特里大公送她到祭坛前面。
今天她格外美丽,没有面纱,黑发上戴着“光彩王冠”和俄式小皇冠,脑后别着便宜祖母的结婚头纱,象牙白婚纱长裙曵地,轻盈美妙。
阿拉斯泰尔激动得差点热泪盈眶:他原本以为她结婚了,他们就再无可能;他曾经心碎、痛苦,在她的结婚典礼上;但现在——
他幸福得无法言述:今天,她终于成了他的,他也会是她的。
冰糖钻石项链与光之山的光芒闪烁,摄影机与相机忠实的记录下君士坦丁堡的埃莉诺的光彩,比起两年前满脸稚气的年轻王后,奥尔加皇储更美了。
坎特伯雷大主教为新婚夫妇主持了婚礼,凯瑟琳用回她的俄国名字,在婚书上签下“奥尔加米哈伊洛夫娜罗曼诺娃”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