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第2/2页)

凯瑟琳笑而不语。

“陛下,如果我只是一个牵线木偶,那我就等于没有权力。”

比起前任宾汉姆大使,肯尼迪大使确实是一位存在感很强的驻英大使了,《慕尼黑协定》的成功签订也有他一番功劳。也不能说不好吧,至少出让苏台德能安抚一下美术生,对英美都没有实际损失。

你要说让德国有了更多的准备时间,那么英国也同样得到了更多的准备时间,这方面是相对等的。

凯瑟琳之前建议他听从白宫指挥,别再到处嚷嚷绥靖了,他倒是很能听从建议,最近确实非常低调。

“罗斯福是什么态度?”

“观望。”

嗯,很符合凯瑟琳对于美国总统的想象,现阶段罗斯福肯定只会持观望态度。

“他认为会开战吗?”

“他很谨慎,没有说过。”

“那是没有跟你说过。他肯定会跟他的幕僚长提到如果开战了,美国将如何应对。不过你放心,美国肯定不会在开战初期就宣布参战。你们美国人非常精明,会选择最好的时机宣布参战。”

肯尼迪大使苦笑,“是这样的。我们的政/府……就像一个商人,总是选择最好的时机。”

“你也要以商人的心态来对待开战前的这一段时间。”凯瑟琳按下书桌上的按键,女管家很快进来。

“殿下。”

“请两位肯尼迪少爷进来。”

乔和杰克进来了。

“坐。”

两人坐下。

“罗斯福含糊其辞,既不赞同对德强硬,又不公开支持绥靖。乔,如果你是驻英大使,你会如何应对?”

乔惊讶的看了一眼父亲,沉思片刻,“公开场合表态,希望世界和平,但不要具体指出任何国家。私下可以支持强硬派。”

“张伯伦怎么办?”

“疏远他。”乔毫不犹豫的说。

“你怎么看待即将、可能会到来的战争。”

“我反对战争,我也反对美国参战。但如果美国发布征兵动员令,我会第一时间进行登记。”

凯瑟琳点头,“记得一定要大力宣传你应征入伍了。”

杰克便笑。

“合理运用媒体舆论,杰克,你最好学会这一点。”

杰克马上正色,“我知道了。”

“杰克,如果你是驻英大使,你要怎么应对?”

“紧密联系白宫,每一件事情都请示总统。公开场合表态希望世界和平,但美国也不畏惧战争。私下既要结交强硬派,也不要冷落绥靖派。”

行,你比你哥圆滑一点。

“骑墙派可不好当。”

“尽力而为吧。”

“你如何看待温斯顿丘吉尔?”

乔和杰克脸上都露出一点不以为然。

“你们见过他,说说对他的第一印象。”

还是乔先说。

“一个种族主义者。”

哈哈哈哈,你怎么一眼就看出来了!以丘吉尔生于公爵之家的大贵族祖传尿性,他不仅会瞧不起犹太人、阿拉伯人、印度人,也一定会一视同仁的瞧不起爱尔兰人。同为公爵之孙的阿拉斯泰尔之所以从来没有种族主义者的言行举止,完全是由于他的谨言慎行。

看来老实人也有老实人的优点。

“他……他比较强硬。”杰克思考着,“他非常不赞成《慕尼黑协定》,认为德国必将再次成为英国的敌人。”

凯瑟琳冲他一挑眉。这次她可抢了先,早在9月初《慕尼黑协定》只存在口头上的时候,早在乔治六世的加冕典礼之前,她便在《泰晤士报》上发表了署名“奥尔加米哈伊洛夫娜罗曼诺娃”的文章:《战争狂人:阿道夫希特勒》。“预言”了“英法德对于苏台德地区的协定”,谴责英法玩弄小国利益、无视小国人民生死的“大国霸权主义”;并且“预言”了不超过1年时间,德国必将入侵波兰。

这篇称得上有些“耸人听闻”的文章因为作者名字在英国引起一波不大不小的讨论,但很快,英国群众的注意力便被加冕典礼占据了。

据说议会颇有些恼火,恼火她,也恼火《泰晤士报》。据说《泰晤士报》起先也不敢直接刊登她的文章,还打电话咨询了唐宁街10号,首相张伯伦本想压下这篇文章,但不知怎么又同意刊登了。

据说乔治国王亲自给张伯伦打了电话,这是菲利普写信说的。

之后凯瑟琳又陆续在《泰晤士报》上发表了几篇文章,其中一篇“预言”了英国本土将遭受德国的进攻,方式可能是空袭,毕竟英国本土跟欧洲大陆隔着一条海峡,地理条件十分优越,陆地进攻基本不太可能,那么只有空袭了。并“预言”了空中战斗将成为下一次大型战争中的重点作战方式。

堑壕战过时啦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