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第2/2页)

回了白金汉宫,他马上找来蒙巴顿,要他联系海军,调拨军舰护送,加冕礼之后第三天,王后就要去马德拉岛疗养。

*

加冕礼当天。

国王与王后的加冕礼盛况空前,各国王室、各国大使、全体内阁成员、上下议院所有议员、英伦三岛的大中小贵族齐聚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人数比几天前的王室婚礼还要多,大教堂上下两层都坐满了观礼嘉宾,人数据说多达1万6千人,并且这次没有平民入场。

允许电视台进入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拍摄加冕典礼,并在大教堂内装有28只麦克风收音,使用无线电台向英伦三岛现场直播加冕典礼实况。

加冕的长袍叫“国袍”,男女同款,上面绣有温莎家族的家徽和国徽,长达6米,根本拖不动,所以必须有侍从和侍女持袍,持袍侍从与侍女全部从与王室关系密切的大贵族中选择。因为埃莉诺王后是沙俄皇储,持袍侍女仍然是英国俄国贵族少女各一半。

凯瑟琳没有更多的人选,仍然选择基拉、贝贝和塔季扬娜,她们三人的身份都足够,基拉是大公之女,贝贝是公爵之女,塔季扬娜是侯爵之女。

国王另外有4名华盖贵族,坎特伯雷大主教为国王加冕之前要先举行“受膏”仪式,这是独属于君主的仪式,跟王后无关。受膏仪式开始之前,4名贵族会在国王头顶撑开华盖。

凯瑟琳压根不知道这个华盖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只觉得还是英国王室会玩这种“高大上”,仪式感满满的。

想想21世纪各国王室都在搞“接地气”、平民化,取消许多繁文缛节和过时的规矩,但也同时失去了王室的高高在上的神秘感,凯瑟琳便觉得还不如取消王室这种封建时代残余呢。

当然,不是现在。

*

今天,她坐在王后宝座上,身穿法衣头戴高耸法冠的坎特伯雷大主教递给她宝球、权杖,她淡定左手接过宝球,右手接过权杖。

随后,大主教又取过王后加冕王冠戴到她头顶。

用拉丁语叽里咕噜说了一串,凯瑟琳事先听礼仪官讲解过,这一段的意思是君权神授,王后是君主的合法妻子,要辅佐君主,养育子女,做个温顺贤良的人民之王后。

还怪有意思的呢。

宝球应该是黄金铸造的空心球,不太重,挺大一个,镶嵌多颗宝石,顶上有一只镶嵌绿宝石、钻石和珍珠的十字架,象征王权和上帝的赐福。

权杖上也有大颗钻石,只是没有国王的十字权杖上的库里南一号那么大。

可惜。权杖也就加冕典礼上露个面,之后就要放回伦敦塔的珍宝馆。

可惜可惜。

戴上加冕王冠之后,又换下宝球,换了另一根权杖。两根权杖的意义不同,第一根权杖代表王权,第二根权杖是公平与仁慈之杖,杖尖是一只白金铸造的鸽子。

王室可真会整花活。

*

加冕典礼比结婚典礼还要累人。

全程一共2个小时,出了大教堂之后,乘坐王室的豪华黄金马车游行,时长也达到了2小时。

凯瑟琳原本以为5天前才有一次结婚马车游行,英国群众的热情总该消退了吧?

并不!

街道两边的围观群众甚至比结婚典礼那天还要多!

搞得凯瑟琳深深佩服群众的热情。看来他们还真的非常崇拜、喜爱王室。也许是喜欢他们的国王,爱德华八世从王储时期就得到了民众的喜爱,此事在《唐顿庄园》中亦有体现。

至于她这位新王后,她谦虚的表示自己没有想太多。

*

晚上,跟爱德华一起在电视机前收看了有限电视——因为电视机的价格和产量问题,电视机仍然没有普及,拥有电视机的家庭只是少数,电视台也只能定向转播电视节目,所以是“有限电视”——看着自己披着国袍加冕,这感觉有点怪怪的。

不太像是现实发生的事情。

一定是平行世界。

爱德华非常自得,觉得今天自己可真是英明神武之极。

“今天高兴吗?”

“高兴。”她敷衍的随口一答。

“今晚……我去你的房间,好吗?”

凯瑟琳惊愕的看着他:你在说什么呀!

“不行吗?”他装出一幅可怜兮兮的模样。

凯瑟琳只想逃跑。

“我很累。”她装模作样的捂着刀口,“你知道我不能太疲劳。”

爱德华怀疑的看着她,似乎在判断她是不是在撒谎。

“怎么了?医生都说我还需要休息,这才几天,你就全忘了!”她生气的板着脸。

“我没忘。埃莉诺,我想知道……作为女人的那些知识你都知道了吗?你的母亲……有没有告诉过你?”

咱俩大可不必讨论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