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第2/3页)
一路俩兄弟都默默无语。
乔坐在副驾座上,心神不定,总是一幅欲言又止的模样。
“哥?”开车的杰克偷看哥哥。
“好好开车。”
“她还要去伦敦。”
没头没脑的一句。
“嗯?”
“她的叔叔和姑姑……那个阿拉斯加……”杰克含糊的说。
乔秒懂:那个阿拉斯加,不对,阿拉斯泰尔显然得到了她姑姑和叔叔的默许,可以跟她近距离相处。他是个该死的公爵……哦不,只是伯爵,但将来会成为公爵,这就有跟她结婚的资格了。
这么说,他可怜的爱情还没有开花,就要半路夭折?
他沉默许久,“我们也可以去伦敦。现在9月底了,还有一个多月就是投票日。”投票日在11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之后的第一个星期二。
投票日后第二天差不多就能知道是谁胜出,目前看来罗斯福总统的民意概率遥遥领先。他的救市政策大获好评,卓有成效,几乎不考虑对手胜出的可能性。
“宾汉姆先生还好着呐!”
“一切都有代价,只看我们的父亲会付出什么代价。”
一切都有代价……他想着自己会为爱情付出什么代价呢?
*
回到曼哈顿,凯瑟琳还没坐下来休息,德米特里便拿了一张拜帖给她:托尔斯泰基金会,亚历珊德拉列奥芙娜托尔斯卡娅小姐求见奥尔加皇储,并希望邀请奥尔加皇储前往纽约郊区的里德农场参观。
列奥芙娜的父名是列夫,托尔斯卡娅的父姓是托尔斯泰。这么说,这位托尔斯卡娅小姐是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女儿?
“列夫托尔斯泰的女儿?”
“对。”
“这个托尔斯泰基金会是什么东西?为什么我刚到纽约她没有来求见?”
德米特雷皱眉,“她大概在观望、考虑该不该来见你吧。”
凯瑟琳冷笑,“是看我像不像一位皇储吗?她想干什么?”如此谨慎,托尔斯卡娅很不寻常。
“托尔斯泰基金会……有点复杂。”德米特里给她一个文件夹,“我也是到了纽约才知道她在这里做的事情。”
凯瑟琳坐下,打开文件夹。
这个托尔斯泰基金会有点意思,它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学组织,也不是一个单纯的俄罗斯移民/流亡者慈善组织,而是“什么都有一点”。它专注吸收那些反苏分子,在纽约郊外的里德农场收容了许多这种人。
关于美国的俄罗斯移民和流亡者的组成部分也很复杂,这些俄罗斯人大多都住在曼哈顿,极少数分散在美国各地,可以忽略不计。其中一大半是1918年前后逃出来的,成分主要是贵族、医生、律师、大地主、沙俄政府官员等等,他们经由欧亚各国辗转到了纽约;一小部分是当初“白军”残余,这些人都是前军人,良莠不齐,俄罗斯黑邦成员绝大多数都是这些人;这两部分是托尔斯泰基金会的主要骨干人员。
另外还有一些是20年代末30年代初苏维埃搞土地改革的时候跑路出来的地主富农阶级,这部分人的阶级下滑最严重,因为他们没有珠宝可以变卖。这些人的反苏情绪也很激烈,本来他们都是可以依靠祖辈积累下来的土地过着很不错的地主生活的。
嘶,凯瑟琳感到了头疼。
可以说,在她没有公开来到美国之前,托尔斯泰基金会就是这些俄罗斯遗老遗少的主心骨。她突然来到,使得绝大部分俄罗斯人倾向她这个“沙俄正统继承人”,托尔斯卡娅当然要谨慎观望,才能决定之后的策略了。
她之所以如此高调回到美国,最大的目的其实是摆明车马做给苏联大使馆和领事馆的人看的,她在测试北方政府对她的容忍度。目前看来,她只要不主张政治权利,而只安于做俄罗斯移民和流亡者的精神领袖,苏维埃对她的存在就会保持沉默,既不承认,也不否认。
就当默认好了。
她沉默不语,飞快思考:见?还是不见?见恐怕还是要见的,不好拒绝她,俗话说,知彼知己嘛。总要见见她,打探一下她到底想做什么。
“叔叔,麻烦你安排时间,我们一起见见她。”
德米特里欣慰点头,“好,我来安排。”见肯定要见,他也想知道托尔斯卡娅想做什么。放任不管不可取,没准什么时候托尔斯卡娅就会给你爆个大雷,到时候就太被动了。
这段时间他暗中观察小奥尔加,也很着急培养她的能力,给她不断加压,安排了一大堆课程。她实在是个聪明孩子,学习方面进步的非常快,除了俄语还需要大量时间练习之外,历史、军事、经济等课程她都学的不错。
基里尔和叶莲娜认为她不必学那么多东西,他很想骂这兄妹俩,王后教育就只是绣绣花跳跳舞学学宫廷礼仪吗?不,要按照一位真正的皇储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她,这怎么就不是王后教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