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第2/3页)

如此恶性循环之下,美国的经济全面崩溃,上千万人失业,而全美人口不过才1.2亿。

啧。

也就是在这个大环境下,阿什博顿老爹失业了,好不容易买的房子也卖了,幸运的是,至少小公寓还是买下来了,三姐妹不用担心交不起房租被房东赶出去。

哎!

凯瑟琳烦恼的想,14岁的孩子能干什么呢?正经的工作压根没有孩子们的份,就连以前专属于孩子打零工的送报工的工作,也是一大堆成年人抢着干。要么就像帕特里夏那样去做学徒,但14岁的孩子实在没什么力气,这几年“她”吃的也不够,以至于14岁的年龄,只有12岁的身材和身高,甚至都没开始青春期发育呢!

在富足和平的21世纪长大的人,也没有什么“工作经验”,她挠破头皮也想不出什么赚钱的方法。

像一些穿越小说里写的,做大中华美食去摆摊?且不说口味问题,首先,你要有钱买原材料;其次,就算经济大萧条了,black帮也没有萎缩,照样得交“摊位费”啊不“保护费”;再次,现在普通群众都消费降级了呀!

凯瑟琳只能无奈摇头。

杂志里的文章是一片吹捧,说年初,就任的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开展了“百日新政”活动,整顿金融,接二连三制订了若干新法案,要搞活经济,恢复银行业的活力,全美现在没有几家银行还能正常营业的,开出的支票无法兑现,大大影响金融活动,商人们总不能提着装满现金的皮箱到处跑吧?太不安全了。失业率暴增的其中一个后果就是犯罪分子也暴增,街头变得很不安全。

也因为经济大萧条,美国政府已经废除金本位,发行大量美元纸币,导致美元贬值,以加强美国商品的出口份额——她不是学经济或金融的,对此不了解也不理解,但文章里写了,这样会刺激美国经济复苏。

最能让普通人理解的政策是政府提供救济和工作岗位,各州都开展了基础建设工作,以工代赈,国家公路、植树造林、水土保持、森林火灾巡防、森林瞭望塔建造全都提上了日程,工作岗位有护林员、消防员、道路建设工、建筑工等等,主要招工对象是18岁到25岁之间的青年男性。

凯瑟琳想着这倒是很好的举措,青年失业男性一向是社会不稳定因素。但女人呢?文章里压根没有提到给女人提供的工作机会。

翻完杂志,又翻看报纸,这些报纸都是好几个月前的了,看来主人这几个月都没有回来过。快速翻看一番,一则不长的消息引起了她的注意:《沙俄末代公主安娜斯塔西娅到访纽约》。什么“末代公主”?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全家不是都死在西伯利亚的某地了吗?

好莱坞若干年后可是拍了一部《真假公主》来说这事,假冒的公主在欧洲混得风生水起,只是当时还健在的沙俄皇太后拒不承认这个假孙女。也是哈,亲祖母怎么会认不出自己的亲孙女?

啧啧啧啧,这个名叫安娜安德森的女人也是胆儿肥,不过就像那句话,你假冒末代公主压根没有什么风险,被拆穿了能怎么样?不能怎么样。

再发散一下,古往今来,假冒名人和王室的事情其实很多,这人只不过假冒一个末代公主,而沙俄历史上最著名的假冒案根本不是什么末代公主,而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三个德米特里”,那可是一国的皇位继承人之争呀!

俄罗斯帝国第一位称“沙皇/凯撒”的伊凡雷帝1584年去世,他在去世前几年失手杀了自己的长子皇储伊凡,死后继位的是他智力不足的次子费奥多尔,还有个幼子德米特里。

费奥多尔一世继位14年后去世,他的大舅子、实际上的摄政鲍里斯戈东诺夫僭位为沙皇,之后反对者们先后推出了3位“德米特里王子”抢夺沙皇之位,可以说杀得血流成河。但真正的德米特里王子已经死于1591年一次意外,所以这3个“德米特里”都是假货,也都分别丢了命。

“德米特里之乱”后,沙俄的大贵族们推选了米哈伊尔罗曼诺夫为新沙皇,罗曼诺夫王朝开始。米哈伊尔一世是伊凡雷帝的原配妻子安娜斯塔西娅罗曼诺夫娜的侄孙,罗曼诺夫家族之前是沙俄的大贵族家族,此后一跃而成皇室家族。

其他国家就没有假冒王室事件吗?错!有,且有不少。英国19世纪初的“卡拉布公主”、法国18世纪末的“康熙公主”、美国19世纪末的“卡内基私生女”、“假洛克菲勒”、“假罗斯柴尔德”、美国20世纪末的“假沙特王子”、美国21世纪初的“假加纳王子”、意大利21世纪初的“假黑山王子”,每一个冒牌货的事迹都精彩纷呈,令人怀疑那些被骗的人的智商。相比之下,《虚构安娜》的原型简直不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