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第4/4页)

两地路远,没送点心,就是火锅底料和一坛子梅干菜。

两家一年就来往一次——派人送年礼,都是些吃食土仪,汤显灵和铁牛一看,觉得也没负担,于是一来一往,年年都这么保持了。

今年照旧,提早了大半月联系人请人带着年礼送去渌京赵家。

夫夫二人忙完生意事,还有自家大侄女汤甜甜订婚事——袁大人替周滨来下聘了,时日正好是放在大年初六,过了周滨亲母的孝期。

村里仨孩子全接回来了。

最近家里院子那是一个热热闹闹。

过年前还要去祭祖上香,而后就是串门走亲戚,员工来家里拜年……今年三姐三姐夫带孩子也来了,汤暖说:知道你今年开酒楼,我怎么也得过来一趟。

赵经见酒楼岳母阿弟家里后院如此气派,有些些羡慕,再听二姐大娘马上要嫁给一个师爷,神色还有点落寞,回头就让汤暖哄成了翘嘴。

汤暖知道,丈夫觉得二姐带着孩子越来越好,怕她跟着他吃苦受累,心里不甘,汤暖说:我嫁给你多年,生儿育女,光是一双手就知道没怎么受过苦。

你现在看到我二姐孩子们穿戴好买了铺子买院子,但我二姐做买卖其中辛酸辛苦,我是做不了的,不能光看人前风光忽略了背后艰辛,我知道我是个娇娇脾气,做不来二姐这般。

汤暖从小到大都想得开,她不能既要又要,二姐日子过得好她替二姐高兴,却不会后悔当初嫁给赵经决定,没啥好后悔的,都是她的选择。

赵经握着暖娘的手,心里那点点酸涩也没了。

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初六时,在家宴请周滨,因周滨丧父丧母,离老家那边亲戚也疏远,因此这边只请了师父师娘——周滨当年就是投奔师父师娘来的。

俩孩子年岁不小了,商谈婚事日子订的很快。

今年三月定亲,六月结婚。

年热热闹闹过完,十五元宵节过完,进入了太平二年,二月初春寒料峭,一道圣旨享誉全国,将奉元城百姓轰了个脑子发懵。

汤显灵终于知道刘大爷的第六感是啥了。

新帝下旨,要迁都,荣朝京都是渌京,而现在迁都奉元城。

汤显灵听了消息,脑子都是轰隆隆的发懵。

“这消息真的假的?”

“这等事哪里敢编排?衙门贴了榜说了,以后咱们奉元城成了京都,现在哪哪都说这话。”

“为啥迁都啊?渌京不是挺好的嘛,自然了咱们奉元城也不差,就是没想到皇帝老爷竟到咱们奉元城来了——”

小酒楼大堂二楼坐满了食客,天还冷,最近锅子还是热门的,各位食客脸前都是小锅,相熟的吃大锅,热气氤氲腾空飘升,散发着各种迷人香味。

食客们一边挟肉涮肉,一边闲谈奉元城的大事。这可真是大事。

汤显灵都不往大灶待了——小咪调火锅汤底有一手,他能得得闲,于是跑到柜台后,手里握着一把炒瓜子躲在后头吃瓜,食客闲聊说什么,他就在后头连着点头。

对啊对啊,为啥要迁都,迁都可麻烦了。

“还能为啥。”有一位食客声量大了。

旁边食客听见了,都看了过去,汤老板耳朵也竖起来。那位食客是商贾,还是南方来的,此时说:“诸位你们不知道,渌水这十年来,是年年都泛滥……”

“咱们亭江府也挨着渌水,没见发大水成灾啊。”

“亭江府挨着的渌水都细窄了,也说明咱们这儿风水好。”

“那确实,听肃北发雪灾,南方哪哪发水灾,咱们奉元城确实是平平安安的。”

大家七嘴八舌闲聊,夸了会奉元城——都是城中百姓,当今要迁都选奉元城,大家还是很自豪的。

“那咱们以后岂不是皇城了!”

“可不是嘛。”

“我先前听说渌京房价特别贵,现如今奉元城成了皇城,咱们奉元城是不是房价也要贵了?”

汤显灵:?!!!

渌京物价同奉元城差不多,但是房价比奉元城贵一倍或是两倍,像他买的城中心政府办公大楼边边地段,渌京那边的小院子——没他买的大,就要一千七八两。

他当初和铁牛租房住,那边牙人见他俩是外来户土包子,跟着他俩好好科普了一通渌京房价。

末了说:……就一个七品小官还想买院子?前几年都是租房住的,要是衙门是清水衙门,那想在渌京买片瓦遮头,起码得干个十几年吧。

汤显灵当初听了很捧场‘哦呀咦那太可惜了真贵啊我俩买不起’的当捧哏,心里则想:这中介说话也挺大的,七品的官都不放在眼底。

而现在,奉元城要成皇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