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第3/4页)

之后就不再提小孩姻缘事,这事确实是急不得。

铁牛在许村住了四日就回城了。汤显灵留在许村,日子特别规律清闲,清闲的都有点没意思——铁牛走了第三天,汤显灵就嫌无聊抓狂。

于是汤大老板就掏出了他带来的酒曲,给自己找事干,酿酒!

四五月份,许村山上有青梅树,到时候梅子下来,按照海牛说法特别酸涩,汤显灵想着到时候泡青梅酒,试试看。

于是在许村这段时间,汤显灵带着俩徒弟开始酿酒,现在底料厂房空着闲置期,大锅灶都有,高粱村里也有,酒曲汤大老板都搞来了,也没其他困难了。

可以开干。

高粱酒古法就是蒸馏萃取,其实不难,但酿酒这事就跟做饭一样,有些人自带天赋酿的酒很是纯净好喝,有的人嘛,能搞砸,高粱发酵能发霉。

汤大老板叉腰:我肯定是有天赋那一批。

于是小孩们也成了壮丁。

早上上课,中午吃完饭就要往底料厂去帮忙。汤显灵本来说不用,结果一看站着一排排由大到小的自家孩子,眼底纯粹写着:无聊,想玩。

汤显灵:……

行,有这么些精力旺盛的小孩不用白不用,通通给汤老板打‘童工’。厂房前面是夯实的平地,厂房内院子则是铺了青砖,大家就在那儿干活。

工具先到位。

汤老板这儿要用筛子、木盆木桶,只要吱一声就有人拿着东西上门问:这可能用不、您拿着用、尽管用。

海牛在这儿,拉了同岁的一众小伙伴也来干活。

汤老板先是收了不少高粱堆在院子里,之后就是体力劳动过筛高粱,还有鼓风车,前几遍先用筛子过了大致杂质,而后就是送鼓风车进行细致过筛。

三娘蜜蜜和醋醋两姐弟最喜欢摇鼓风车了,俩人把这个环节包揽在身。

“四哥儿,累了你跟我说。”海牛推着独轮车转送干净的高粱。

小三娘蜜蜜一听哼哼说:“海牛叔,你咋都不跟我说累了跟你说?”

“你俩一起干,四哥儿要是喊累那肯定累了。”

蜜蜜做了个鬼脸,“我故意说的,海牛叔最疼四哥儿了。”

“哈哈。”张海牛笑的爽朗,四哥儿跟其他小孩不一样,四哥儿可是第一个叫他叔叔的,也算是他半养大的小孩,那能一样吗。

院子里小孩多了,干活都很有趣,时不时为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斗嘴’,汤显灵这位长辈就在这儿当清汤大老爷断官司,很是好玩。

他家高粱收的多,收了足足三百多斤,又托着张叔去陶瓷厂订了一批酒坛子。

汤显灵第一次做,也不清楚这么些高粱能出多少斤白酒,多订了一批酒坛子——要是多了剩下了,送村民腌酸菜用。

过筛、清洗就用了四天。

遇春化吉的‘老毛病’又犯了,这俩师父不卷得自己卷自己,嫌干活慢拖拖拉拉,小孩们跟玩似的,但因为都是师父家亲戚小孩,只能干着急也不会说谁,可把二人憋坏了。

汤显灵其实看在眼里,他故意的,四天过完筛淘洗干净高粱米,遇春是拍了拍胸脯说:“可算是清洗完了,能做下一步了。”

“你啊,急什么。”汤显灵不急,悠哉和俩徒弟说:“做吃食,咱们不着急时也是一种享受。”

汤遇春要跳脚:“我就是看的着急,也没说谁。”

大徒弟难得有些撒娇小孩样。

汤显灵笑呵呵说:“师父知道,没有说你俩意思,我意思是咱们在许村要留起码两个多月,过去你和化吉是说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拖延不耽误事,麻麻利利的,但有时候也不用太过着急,咱们放慢脚步,要是干完了没事干,我又得无聊了。”

“师父,你无聊可以看我们背书。”汤化吉说。

汤遇春瞪小师弟,不过一想,师父要是无聊想看他们背书,她也是乐意的。

汤显灵:……

“我看你俩背书,那岂不是找瞌睡?”

化吉是个小机灵,明知故说,汤显灵心里倒是乐意,小孩子能跟他开玩笑撒娇,这说明俩孩子都亲近他,是好事情。

俩徒弟太‘成熟稳重’大人了,汤显灵一直想徒弟们偶尔能做小孩一面。

淘洗干净的高粱就能上锅蒸了——需要蒸七八个小时,就跟村里蒸饭一般,铁锅添水架上木蒸笼,铺上一层纱布,将高粱米倒进去铺平了盖上蒸笼开蒸。

汤显灵就在厂房守着,到了晌午时二姐和娘来送饭。

小孩们玩了几天累了起不来不想干了。

他们知道五阿叔不会说他们的。

难得的是张海牛今日也没来,张海牛没来醋醋也没来。

“四哥儿昨个儿回去,夜里睡觉腿抽抽说疼,早上没起来,我都没发现,还是海牛早上来屋里喊四哥儿,才发现的。”蒋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