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第3/5页)
来多早?新客还想,左不过天刚亮就从家里往过走。
老食客:不不不,得天黑。
新客:??哪有这般夸张的,你们是不是太捧着这位汤老板了。
他将信将疑,但是吃完红豆锅盔还有点意犹未尽,想着那些食客吹的那个肉松面包天上有地下无的,尤其汤老板休息两日,他红豆锅盔都馋了两日,于是这日天不亮,还真是迷迷糊糊穿上了衣服来看看。
结果一到正街,好家伙,汤老板铺子前已经候着好几位了。
真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新客把自己心路历程简单说了下,“……现在是真信了。”
“面包还没出炉,现在你说这话早了,万一你不爱吃呢?别显得我们几个是托一般。”老食客笑呵呵打趣。
话这般说,但语气对汤老板家面包是很自信的。
不会不好吃。
另一食客接话:“这肉松,我说实话,第一次吃时不习惯,还有点想吐出去,我想七文钱一个也不能糟蹋了,便硬逼自己吃,走了一路吃了一路,不知不觉吃完了,这是口齿留香,越吃越上瘾。”
“对对对,我也是。”
崔大宝:七文一个黄油面包你还不知道珍惜,你小子好歹最后是品出香来了。
不错不错,他同这几位能吃一个锅里。
食客聊着天,陆陆续续人又多了起来,其中就有周香萍。这一群男子,就周香萍一个妇人,蒋芸忙活差不多了,便去找周香萍聊天,周香萍也自在一些。蒋芸这是以己度人。
“嫂子那位小年轻是?”
“哦,远房亲戚来帮五哥儿的。”蒋芸这次说起来就没第一次紧张了,“叫铁牛。”
周香萍一看,这位小郎君围着五哥儿打下手,干活很是麻利,不由说:“对着,你们铺子生意好,请个帮工来挺好,人能轻松些。”
蒋芸怕自己谎话太单薄,还补了句:“之后还上梅干菜锅盔,还有五哥儿定了个铁板锅,上新花样。”
其他食客耳朵都竖起来了。
“嫂子,什么新花样?”
有问蒋芸的,也有直接问汤显灵的。之前卖锅盔时,汤显灵预告要出肉松面包,那会大家还对此‘不屑一顾’,自然了崔大宝最‘狡诈’,面上看着冷冷淡淡的不甚好奇,实际上第二天跑的比谁都早。
这一次,汤老板端新品,大家都老实信服许多。
汤显灵:“我想着先来点鸡蛋灌饼,后头我能拉扯开再添煎饼果子。”
“都是饼子啊?”
“饼子也好,汤老板饼子一绝。”
汤显灵:……只是因为揉面顺手。他也没解释,等之后再说,现在真的是不能多添了。
天亮了,铺子里已经弥漫出面包香味。
汤老板看了看成色,刷了蛋液,又过了一小会,“可以了!”
皇甫铁牛用布垫着,小心翼翼取出了放面包的铁网,放在案板上,蒋芸开始收钱装面包,汤显灵等烤的功夫做好了第二批,现在就等着放烤炉。
他想铁板回来后,到时候提早把面包团做好,只要蒋芸放进去烤就行,他就能在旁做鸡蛋灌饼。
或是说,分时间段:第一批早起烤面包,第二批锅盔加鸡蛋灌饼。两者倒一倒顺序也行,看哪个卖的好。
毕竟面包烤的时间久一些。
崔大宝早早拿了面包就往回走,自然是不知道,之前去西市小酒馆喝酒那几个帮闲之一丁权,在第三炉面包时来了。
那会刚巳时,早上九点多。
对时下寻常百姓来说,九点已经不算早了,百姓早睡早起,那奉元城外村里的,天不亮起床干农活也是有的事,而这群帮闲伺候陪着少爷玩,夜里东西两市赌牌的、喝花酒的、泡汤子的、听戏曲的,各式各样,闹一个通宵也是有的。
所以丁权觉得巳时已经算早了。
他一到八兴坊正街,整个街道热热闹闹,路中间摆摊吆喝声叫什么都有,倒是崔大爷提的那个汤五哥朝食铺不甚起眼,因为各个铺子门头人都挺多的,分辨不出‘汤五哥朝食铺门前排了很长队伍’,因为根本看不出来。
等他问了路人,寻到位置,丁权一看:这门口只有七人,不多啊。难不成是崔大爷诓他?又摇头,不会不会,崔大爷对吃上不会撒谎。
丁权旁边立了会,还未上前,就看又有几位路人往铺子前去,里头传来一道声:“别排了。”
门口七人食客也说:“面包没了。”、“幸好幸好赶在最后一批。”、“今个也不算晚。”
路人一听,脸上露出懊恼,还有人不死心问:“那还有甚?”
“只有红豆锅盔。”
“那我等等锅盔。”
说话功夫,原本的七变成了十多人。丁权一见,崔大爷果然话里不虚,那面包这会就卖空了?他连忙上前,先说:“我也买锅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