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第3/5页)

一看今天收集回来的木材相比昨天又少了三分之一,就问,“怎么少了这么多?”

姜海叹口气:“没办法,现在天气问题,采集区里的变异植物少了很多。大家都怕真正入冬的时候连片叶子都吃不上,全都可劲的薅……这些木头还是大力效率高,咱们才抢得到的。”

按理说,十几度的温度,再怎么也不会让人冻着。

但也不知道什么情况,这些天即便顶着亮堂堂的太阳光,人也还是觉得阴冷阴冷的。

这彻底激发了基地居民的恐慌。

几乎每天每个采集区都挤了不少人。

这个时候,甭管能不能用上,只要是中度毒素以下的,众人便来者不拒。

那些受欢迎的采集区都肉眼可见的秃了许多。

吴秀有些发愁:“照这个速度下去,恐怕没几天,外面就找不到什么木材了。”

天气变凉后,人人都知道木材的重要,采集区的树木长得速度还不够他们采集的速度快。

先前姜家人囤货的时候,总觉得就算入冬,烂叶枯木怎么都不会少,所以没人想着多囤木材。

结果气候一变化,大家就跟疯了一样,都往采集区里挤。

看看这才几天,收获就少了大半。

木材是消耗品,用一点少一点,真到那时候,他们家囤的这点木头肯定不够用的。

袁英帮忙把东西搬到姜河脚下,让他把木材都收拾了。

一边说:“昨天广播不是说这几天的温度是8号采集区隔壁的启灵山脉的冷雾导致的吗?怎么还有这么多人去凑热闹啊?”

基地的意思是后续还有回温的可能。

但没人相信。

姜老太太:“能不抢吗?这可是赌命的事,咱们这是准备得不少,不然我看你比他们还急。”

袁英哪能不知道这个理,她就是抱怨抱怨。

若是家里没有提前囤好粮食,她绝对也是那些人中的一份子。

这跟以前说要打仗或者疫情了,大家疯狂囤盐差不多的道理。

这气温都实打实降到十多度了,谁还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姜河接过媳妇手里的木材,放在工作台上打磨拿削减:“没事,这几天我接了不少单子,到时让他们用木头抵账吧。”

姜河会做炕,这阵子带着韩磊的兄弟们接了不少活。

姜河只负责把关,韩磊那些手下负责干活,几天下来,赚的不少。

姜文怕他爸身体吃不消,走过去想帮忙:“爸,你昨晚又熬了半宿,还是我来吧,你去休息休息。”

越是这个时候,像姜河这种实干人员越忙。

姜河没逞强:“行,记得这些木头全部打成四方体的,别为了偷懒偷工减料,不然到时不好打理。”

姜河有强迫症。

这几天在外头采集回来的木材都被他裁成长短粗细差不多的形状,然后再一根一根从墙根一直摞到半人高,每一根都码得整整齐齐。缝里连片碎木屑都难找,横平竖直的,像用尺子量过似的,看着又利索又舒坦,比墙上挂幅画还顺眼。

姜文笑着应了。

剩下的那些大块的边角料,姜海几人打算尝试做成木炭。

从资源利用方面来看,木头做成木炭更划算。

若是能成功,就把一半的木头做成木炭。

许娜在厅里做着衣服,见外面忙着,也想出去帮忙,被叶青云一把摁下了。

“你怀着孩子呢,那些重活我们来就行。”

姜丝举手,脆生生道:“婶婆,我会帮你看着二婶的!”

叶青云笑眯眯地摸了摸她的脑袋:“思思乖。”

一旁的姜岁默写完字,拿去给叶青云看,“婶婆,你看这样对吗?”

叶青云很是惊喜,没想到她只是纠正了一次姜岁的写法,这孩子就能写得这么好。

“对对,就是这样,咱们岁岁可真聪明,比你小姑姑小时候还聪明。”

姜岁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

给孩子念书是姜老爷子的主意。

其实到了现在的世道,姜家人对读书认字的事并不强求。

但姜岁有天赋,对数字敏感,再加上现在基地对研究所的重视,且姜岁自己也喜欢念书,便想着闲暇时候让姜岁学一学,权当一条退路了。

完成了默写的任务,姜岁十分贴心地帮忙做家务。

现在天气变凉了,还是这种阴森森的湿凉,姜老太太就和几个当家女人这几天就把之前剩下的一些碎棉絮做成薄棉袄。

这不是简单的活,得先把夏天用来去采集的长衣长袖拆剪出整块大块的,洗干净晾透后,有破洞磨损的地方还得同色的布来补上。

以前为了方便,一家人都选的深色布料,找不到同颜色的,补上去也不会显得突兀。

然后还要裁两块一样大的长方形当里子和面子,边缘留半寸缝份,再将准备好的棉絮,撕松了铺在里子上,薄厚匀匀实实,避免堆成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