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第2/3页)

“师母呢?师母就任由李鹤轩如此行事?”

回话的是袁妙妙:“我娘她从来觉得愧欠了我爹,又怎敢违逆我爹的意思?”她的哭声从车厢里传出,又怨又委屈,“硬逼着我嫁了这么个烂人,最后反倒皆成了我的不是!全都不管我了!”

丫鬟倒是补充道:“夫人不敢明着管,但也心疼小姐的,派人过去好生警告了姑爷一番,也给小姐身边配了孔武有力的婆子。就是小姐要出京也允了,派人带着我们偷偷出了府,让去小姐外祖父家避段时日。”

袁家的事陈今昭也了解几分。袁母因没能给袁师生个儿子,偏又强硬的没让对方纳妾,这些年来怕是心中对其多有愧疚。于是面对袁师时就少了几分底气,很多事情上都会依从对方,鲜少反驳对方的决定。

哪怕,是关乎她女儿的切身利益。

陈今昭立在车厢前望着渐浓的夜色,思绪百转,想了许久。从乌成县到吴郡从吴郡到京城,这些年里,她见过形形色色的人,男人,女人,人生境遇好的,坏的。但命如浮萍身不由己的,多是女子。

当然,权贵之家女子的处境,总体来说比之贫寒百姓家的境况要好上许多,但好的也有限,最终下场凄凉的,她也见过不少。

待车内哭声渐消,只余些断断续续的抽噎声,陈今昭方定了定神,音色清晰的朝车内问了句。

“你与那李鹤轩,可还能过下去?”

“过不下去!”袁妙妙嘶着嗓子尖声道,厌恶之情简直恨不得透体而出。可转瞬,又带了哭腔,“过不下去又如何?父亲他又不许我和……

“去兖州,寻你外祖父做主。”

袁妙妙的哭声止住。车外的声音并不大,却清晰入耳,坚定不移,好似带着安抚人心的力量。

“能、能行吗?父亲他,不会允许的。”她父亲顾忌颜面,一定会坚决反对,母亲怕也不会支持,只会劝外祖父莫插手此事。

袁妙妙眸子短暂亮过后又黯淡下来,浑身又被股浓重的无望笼罩。只要一想到此生都摆脱不了李鹤轩,要与其纠缠到死,她就觉得活着没什么意思,日子半点盼头都没有。

“袁师会同意的。”

陈今昭声音放慢,一字一句让对方听得清楚,“袁师与师母的心结在于府上无男丁继承香火,你若和离,那一切便会迎刃而解。”

袁妙妙还在反应这句话,车外人的下一句已经传来,“既是李鹤轩不仁,那你索性不义便是。先去兖州,寻你外祖父同意,由他派人带着他亲笔手书送你回京。回京后当刚毅果决,递和离书、争孩儿抚养、自立女户、为孩子更姓,寸步不让。”

陈今昭最后道:“袁家有了后,袁师又焉会再做阻拦?”

轰!话落耳,好似是一柄重锤,迅猛地敲醒梦中人。

袁妙妙双手都开始颤抖起来,激动得呼吸急促。

是啊,是啊!她从前怎么就没想到还可以这般做!

只要家中有了姓袁的男丁,父亲他只怕欢喜都来不及,又怎会横加阻拦?

“可是,要是那烂人不肯和离,甘愿让孩子姓袁该如何?”

她不免患得患失起来,毕竟那烂人为了能扒着他们家,可没什么底线。说不得还真会不要脸的如此行事。

“只要你能说动你外祖父,他老人家会解决这事的。”

识趣有识趣的做法,不识趣,那解决的法子就多了。

譬如将人远远的外放出去,隔个三两年待风头过了,便能让那不识趣之人,生

死都不由己。

袁妙妙似懂非懂,但总归明白,这事解决起来不难。

意识到这点,刹那感觉束缚自身的桎梏松开,她整个人都似焕发了生机。隔着道车帘,她满目感激又依赖的望向车外的方向,纵是帘子阻挡了视线,可依旧挡不住她倾泻出的爱意。

“谢谢你,昭郎。”

感谢对方还肯怜惜她半分,愿意在她此生至暗的时刻,伸手出拉她出泥潭。车外之人宛如明灯,宛如皎月,照亮了她这迷途之人的方向,不啻于给了她新生。

“昭郎,……

“二娘,我有话想与你说。”

陈今昭打断了她的话。今日她也想一次性与袁妙妙说个明白,想将对方的心结揭开,毕竟对方总是突如其来的纠缠,于她而言何尝不是件麻烦事。

那丫鬟就赶紧退下了。

待人离远了,陈今昭斟酌了会,看向车内方向。

“二娘,莫再对我抱有那些虚妄的情感了,不妨试着将心思从我身上移开罢。”

“昭郎……”

“听我说二娘,我知你待我深情厚谊,但我无法回馈你半分半毫,非是你不好,而是我此生的心思并非在男欢女爱上。你也不必嫉妒幺娘,因为我待她亦如此,以前对你说待她如妹,并非是我托辞或虚言,而是我对她只有血缘上的爱护,却无半丝情爱。我可以很无情,亦很冷血的与你说实话,对幺娘,我更多的只是尽道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