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配合(第2/2页)

因为本时空之中,中国没有和苏联闹掰,赫鲁晓夫也没有上台当老大。更没有在苏联那边挥舞着玉米棒子对中国进行战争威慑。

所以中国没有进行元时空那样大规模的三线建设。

这对于在中国来说有好处也有坏处。

坏处就是中国没有搞三线建设,所以没有像是元时空那样,直接拉动三线的建设。毕竟当竟时产业分过去,那么铁路、道路都需要修建。还可以雇佣当地人口,解决一部分当地人的就业问题。

好处很简单,元时空之中为了应对苏联的威胁,中国一边防备美国一边防备苏联。导致了东北中工业区,华东传统轻工业区都不敢过度发展。生怕战争一来,人家的飞机大炮坦克直接把这些工业区夷为平地。

那样中国的战争潜力就全都丢了。

所以三线建设、地下长城、备战备荒就都来了。

国家必须从这些传统工业区中拆分一部分产能去相对更安全的内陆地区,乃至于山疙瘩里面进行建厂。

比如说元时空的江西景德镇,就有从东北哈尔滨拆分来的汽车厂和直升机研究所。让这个江西的小城多了几千名东北工人在江西落了脚。元时空后世著名的昌河北斗星和武直十便是在此诞生。

而这是发展的好的地方,毕竟景德镇是传统手工业城市,也有一定底蕴。

另外一些直接迁入深山的工厂,在战争高压之下几乎没有正向收益。也就是说把它们安置去深山的耗费比它们在深山里能产出的受益更多。

这也导致了后期这些厂房的大量荒废。在元时空就能看见,不管是云贵川还是在中原地区都有大量这样的厂区乃至于围绕着厂区展开的小镇被荒废。

这从单纯的发展角度来说,是对资源的大量消耗。毕竟要分产能出去,要分产量出去,要分技术员工程师出去。

而本时空之中,中国没有做这些。减少了这些支出,这些没有分薄的产业可以在本地发展的更好。

再加本时空之中,中国的工业产品的销量极好,国内外的需求都拉动了。尤其是之前三年灾害前后,李锐他们拉动了数以百万计的中国劳工出国务工计划。

当时是为了应对国内即将到来的粮慌。而现在,苏联那是真的尝到了雇佣中国工人的甜头了。

他们雇佣着中国工人大量翻修苏联的基础设施和民生住房。甚至打算在搞一些建筑奇观之类的玩意儿出来。

中国工人也乐意多赚一些卢布。毕竟在苏联干活比在国内更多一点。这也就导致了很多人愿意在苏联继续干活。

再加上如彭家镇那些出国务工人员回来后的榜样作用,出国务工成为了不少人的一个选择。苏联还解决了他们用工荒的问题。

只不过这样一来,几个工业区开始不断的发展,他们本地的青年劳动力也被吸纳的七七八八了。

现在中国承接了大量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真的有一种成为全球社会主义国家最大奶妈和后勤的趋势了。

不补充劳动就业人口,那可是真的不行了。

之前各地在搞就业岗位的时候,也不敢随意搞。更不敢盲目的产业扩张。

而现在,所有的一切都联网了。一切都有了数据。

这些数据大模型是陈景润、华罗庚在内的一众大数学家们配合着网咖里的工程师们一起搞出来的。

结合元时空的数据参考,在摄入本时空的变量。整个国家的产业规划也就更加清晰明确了。

所以当康生问李锐,贵州问题需要不需要协调的时候,李锐则是哈哈一笑:“我们会搞定的。不用顾虑,该杀杀该抓抓。云贵川的地区该处理的就处理,处理完了,华东、华南、华北、东北四大区该处理的也不少呢。不过现在他们都已经被彻底的掌握了资料。”

“所以不用担心他们逃跑了。先把那些中西部的问题清理一遍。我们才可以继续推行我们接下来的网络进程。”

康生得了准信,他一拍手道:“如此说来,我就有谱了。你们贵州的扶贫项目既然不会被我干预,那我就全力施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