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何为幸福(第2/2页)
而另一部分人在思考了半响之后,还是选择回去部队。
因为不回去,他们也不知道能干什么。能吃什么。
既然如此,那还是回去吧。
不过他们心中还是有一个念想,那就是如果可以,要是能加入革命军那种部队,好像确实不错。
不过他们想要投奔革命军,那是真的有点难。
因为革命军并不缺兵源。
就在他们的根据地,多雷拉斯等人带了一批食物回来,算是解决了未来一段时间部队的粮草问题了。
而回来之后,根据地附近的村落听说革命军打胜仗了。很多周边的青年都跑过来了。
“连长,你之前说没有武器,不能招我们进部队。现在你们打了大胜仗,缴获了那么多武器。现在能把我们都收了吧!”一个皮肤黝黑的年轻人开口问到。
而在他的身后,还有上百双同样期盼的眼睛。在更远的地方,则是一群更小的孩子,他们的眼睛也是亮亮的。其中个头最大的孩子王,擦了擦鼻子道:“等过两年,我十六岁了也要去参加革命军!”
为什么?
希尔维托心中有很多疑问,他来革命军的时间并不长,算起来才几天罢了。他不懂为什么这么多人都踊跃参军,难道是因为他们都有着和自己一样的远大理想,为了巴拿马的自由和独立而奋斗吗?
希尔维托接下来才慢慢的见识到。第一场战斗结束,除了部队休整和干部们开始制定下一个战术目标外。
其他的战士们开始恢复到有条不紊的生活。
受伤的战士有人照顾,能吃病号饭。(当然,因为操作枪支失误而伤到自己自的,该批评还是要批评。)
而除了每天的训练之外,在下午的时候,部队则会开始文化课目。指导员布雷会给战士们讲课,教战士们唱歌。
讲课不仅仅是照本宣科,更是要深入结合巴拿马的实际情况。
来听课的不仅仅是战士们,还有周边村庄的青年们和孩子们。
在这个贫瘠的地方,第一次带来文明火种的并不是那些自诩文明人的昂撒人。而是这些革命军。
读书识字,讲新闻报纸。在这个深山老林里,指导员布雷拿着话筒给几百名青年、儿童讲述着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事情。
很多这辈子都没离开过故土二十公里的年轻人,第一次知道世界上有那么多地方。有高山,有海洋。在遥远的东方,有正在和美国角力的大国。
而人活着也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
尤其是当夜幕降临的时候,连队拿出了自己最宝贵的一个物件。
自行车发电机和投影仪。
在这个山林之地,在这个好像被西方文明世界抛弃的边边角落。
一束光划破了夜晚的黑暗。
不是柴火,不是油灯,不是蜡烛。是电力,是工业文明的光。
是吸引周边村落几千名老百姓都赶过来的文明之光。
当一束光投射在临时支起来的银幕上时。即便是之前已经看过很多次了,但是依旧有当地村民发出阵阵惊呼。
希尔维托也第一次才发现,在这种巴拿马的边角之地,人民们在享受着现代工业化的伟大发明之一: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