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 牛刀小试(第2/3页)
至于那些犹太资本家,他们自然不可能亲自上街去游行,最多给你掏点钱。
能用钱搞起来的游行规模还是有限的。毕竟现在这个时代网络科技又不发达,没办法通过一个微信群或者qq群一下子就能捞到一帮人。
如果不是如此的话,伍兹找的一帮黑帮成员。也不会那么快就被这些以色列的官员给接纳,让他们上街游行赚外快。
毕竟以色列官方人员也清楚和这些社会边缘的黑帮扯上关系,不会有什么好事。但是事急从权。
以色列之前就怕影响搞的不大。所以才舍得花大价钱,每人每天50法郎呢。是很多法国人两三天的薪水了。
现在有报纸愿意报道报道吹捧吹捧,那自然是大好事了。毕竟有了关注度之后,自己这边就更好操作了。甚至于可以用以色列官方直接跳下场来进行介入。
到时候弄得甚嚣尘上,法国的戴高乐政府怕是也不得不低头吃我的臭狗屎啊!
以色列在法国的人员算盘打的贼六。
但是他们都不知道那些小报的记者们也是相当痛苦。
“主编真的要按照这种方式写吗?这牛皮是不是吹的太大了。都快把这个叫做伍兹的年轻人吹成了天上有地下无。几乎就是犹太领袖的节奏了。感觉按照这样的方式写,他要是不当个以色列杰出青年代表人物。好像都不合适呢。”
之前负责采访伍兹的记者忍不住如此说道。
他之前采访伍兹当然是带着任务去的。毕竟谁给他们发钱,他们还是拎得清楚的。拉姆老板,三教九流的朋友可都是有。自己很愿意成为拉姆老板的朋友。
拉姆老板有难自己愿意去帮忙。毕竟不是每个大老板都和拉姆先生一样,是从底层爬起的,更不会像拉姆一样和这一些底层的普通人有着很多共情。
就在记者觉得自己写的会不会太过分的时候。他的主编却摆摆手说道:“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给他们发出去。我已经问过拉姆老板了。”
好吧,既然拉姆老板都这么说了,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发吧。
于是这转过天来的各大小报的通稿,可就是太有意思了 。
《伍兹:为了以色列前进的英雄》
《艾力伯格:为了我的祖国》
《不愿被人记得,但愿为犹太奉献一切——雅力》
一张张报纸疯狂的转载这些新闻。虽然说都是些小报,但是他们写的那些内容。可是相当的劲爆。
就拿伍兹来说。在新闻媒体里,关于他的报道,可真是写的可歌可泣。
是二战的犹太遗孤。从小就受到其他民族小朋友的孤立。只有来自以色列的慰问信件让他感到暖心 。
不光如此,以色列政府还因为他是犹太人,所以资助他读完了小学中学乃至大学。
并且不用他偿还一分钱的借款。
而伍兹也不负众望,在以色列的培养下成为了一个非常优秀的人。不仅学业出色,而且为人处事的道德也极好。恪守着犹太教的一切教条。简直就快当上在世圣人了。
不仅如此,他还乐于帮助邻居。邻里关系相处的极为融洽。听到他的招呼,就连社区里面的普通人也愿意来帮他站台游街。
这都是他作为优秀年轻犹太人的人格魅力!
反正光看报纸里的报道。这个叫伍兹的青年,简直就是当世青年的代表。
虽然说从小没有父母,只能依靠以色列的国际援助款来生活。(报纸里还写了一段关于以色列政府向全球那些无依无靠的犹太孤儿提供基本福利的故事)
但是伍兹这个人不抛弃不放弃,信念坚定。做人踏实诚恳。一步步的成为了社区里的优秀青年。
而这样的青年在游行队伍里面还不仅仅只有一个。反正报纸里写出来的这些优秀青年至少能有七八个。
他们每个人的故事都值得书写一本书。
可以说这些报道当真是极尽的煽情。就连第2天看到这些报道的以色列官方人员都忍不住惊呆了。
“我们是给他们对过口供,对吧。”
“我们给他们的资料好像没有写的这么复杂吧。”
“嗯,这应该是那些报纸的记者为了创造销量,所以发挥了主观能动性。用我们的资料再次多编写的吧。”
“有道理。没有想到法国的记者是不一样啊。应该说不愧是法国呢。就连记者编故事都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不过这也是好事,这样能够引起的注意力也就更大了。很适合我们要做的事情。”
在法国的这些以色列官员一个个的喜笑颜开。
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这些文章虽然说是由这些法国记者采访的,也由他们写了初稿。但是最终的稿子可是由重信房子他们这些来法国的中国革命青年最后改编写作的,最后由拉姆转过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