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 出了问题吧

其实很多时候,绝对的分辨出真和假并不重要,只要能让人感到动摇就好了。

因为这是李锐从后世学到的重要经验。

敌人有的时候并不需要让同志背叛,只需要让他们动摇就好了。

一旦动摇了,那么之后做什么都方便了。

每每思考到这些的时候,李锐总是在感叹,物理战争是看得见的,意识形态的战争却是看不见的,更加难以提防。

唯一能做的方法就是用良币驱逐劣币。用更多的好东西把人的胃口养起来,就像是山海关汽水开始全球进攻之后,打的很多小厂节节败退。因为尝过了好东西,食客对于劣质香精的饮料就是难以入口。

李锐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好饮料送到千家万户去。

虽然有点难,但是只要做到了,那就是一件好事。

对于艾顿伯格这样的年轻人有一点影响总是好的。

他在怀疑以色列和犹太高层是不是和他一条心。虽然说他还没有完全意识到阶级和剥削才是一切的本质。

但是带着怀疑的态度去思考问题,以后早晚会有些不一样的东西思考出来的。这就是好事。

就像是过了没多久,以色列的官方人员来了西德,他们是来招收年轻的犹太人的。

因为现在的以色列急缺人手,第二次中东战争结束好几年了,在那场战争中以色列基本达成了自己的战略目的。

但是这对于以色列高层来说还不够。因为他们想要的是吃下整个巴勒斯坦。

因为第二次中东战争的圆满结束,以色列的高层也算是从某种程度上完成了一个重要的KPI。

这个KPI是给全球犹太高层看的,就像是做生意一样,他们完成了一个阶段的绩效和目标之后总是要开股东大会,给股东们看看成果的。

当然,开完成果大会之后,就是忽悠股东们继续加大投资,来收取更大的收益。

现在全球的犹太资本家都看到了以色列可以提供不少的收益。既然如此,他们自然也是乐意追加投资。

全球有大量的海外资本进入以色列。不过光是资本进来了还是不行的。还需要人进来才行。

因为打仗还是要人才行的嘛。

全球的犹太资本也是拼了命的忽悠犹太人去以色列,帮以色列拼命。

以色列来德国的那个叫做莫哈莫得的官员就是来招人的。

这算是个很轻松的工作了。以色列政府里干这活也是有绩效的。每拉一个人,都会给他算绩效,拉满一定数额的人就会有额外的奖金。

莫哈莫得带着自己的助手来到德国,他是准备来多找些人的。经过这么多年的宣传,现在以色列招人也算是简单。

“毕竟现在我们以色列可是真的给那些当兵的发地呢!”莫哈莫得忍不住低声嘀咕着。

现在以色列还真的就是靠发地给那些士兵过日子,以及归心。

其实发地这个政策在以色列刚搞出来的时候,还被很多人吹上天过,说什么这是犹太人的惊世智慧之类的。

其实这有啥智慧啊,近的有美国的西部大开拓,远的有中国大唐府兵制度,非要在扯远一点,中国春秋战国。或者是罗马、希腊时代都有类似的制度。

就是让军队有自己的田地,然后主要收入依靠田地。政府确保他们土地的拥有制度,然后在额外发点钱。

当然,以色列的土地面积少,那些年轻人想要自己的土地,那就需要向外扩张。

怎么扩张呢?那当然就是直接抢巴勒斯坦的土地了。

只要抢到了,那就是你们的。抢多少得多少,是不是很公平。

当然了,那些巴勒斯坦人就不一定觉得公平了。

不过采用了这样的制度,也会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普通士兵闻战则喜。因为这代表着他们又可以去抢土地了,而抢到了多少土地,就代表他们有多少的收益。

所以这个时期的以色列军队战斗力在它所处的周边国家里,属于第一档的存在。

“现在去把那些之前和我们接触了,有意向的年轻人找来。那些年轻人才是我们以色列的未来啊。”莫哈莫得让下面的工作人员去操作这些事情。

这一般都是写信或者打电话,有些像是推销一样。

一般的话术都是:以色列这个新生的国家需要你,我们是犹太民族的希望,我们是全球犹太人的榜样。

诸如此类的。

这些话术虽然老套,但还蛮好用的。

因为很多时候,年轻人听到这些话就很容易上头。一上头就会做出一些不理智的决定,毕竟一腔血勇上来了,如果是引导做好事,那就还好。要是引导去做坏事,那造成的破坏力就大了。

年轻人最好忽悠了。

当以色列官方把信件寄到艾顿伯格家的时候,父母把信件交给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