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五章 中国人来帮法国拍电影啦!(第2/2页)
在洽谈会上,李夏笑呵呵的对着塞宾和那个胖官员说到。
“还有那些老兵所在地区的文化特色,我们都会介绍。人文纪录片,除了人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当地的文化嘛。”
李夏他们答应的太爽快了,导致塞宾和那个胖官员都觉得是不是太简单了?
但是当中国人真的扛起摄影机,开始拍摄的时候,那些法国人发现他们真的不是开玩笑的。
是真的给你搞东西啊。
就像是在皮耶尔的寻找老战友的寻人文章才发布了几天,就有人给编辑部来信了。说自己就是当年在碧瞳战俘营的老兵之一。
中国的摄影队直接扛着摄影机去了,带着法国的同行一起走。
塞宾也跟着一起。
在路上,塞宾和那些法国同行们看见了这了些中国同行不可思议的拍摄手法。
他们在拍摄空镜,好吧拍摄空镜到不是什么很特殊的地方。毕竟现在很多电影、纪录片的拍摄都会使用空镜。
但是中国人拍摄的是不是有点多?
你们连乡村奶酪工厂的作坊也要拍吗?这有什么好拍的?法国同行不懂,他们完全不了解同行的那个中国导演。
这个名叫杨正义的导演才三十来岁,看着并没有多少指导的经验啊,一般这个岁数在欧美也就是当个导演助理之类的,能混上副导演都算是你有背景有本事。
但是这位中国导演……
“杨已经拍摄过超过两千分钟的电影、纪录片、专题片各种剧集了。”中国那边的工作人员队同行的法国同行解释道:“相信杨导的能力,所有的镜头都在他脑海里呢。”
和几乎所有的的行业一样,拍摄这种事情也是熟能生巧。拍的多了,技术才能上去。
但是一个三十来岁的导演,就拍摄了超过两千分钟的剧集。你们也太奢侈了吧!
这些法国人觉得牙疼,塞宾也是。因为胶片很贵啊!两千分钟正式的剧集,那就可能要用掉三到五倍的量才能剪出两千分钟的正式剧集。
那玩意儿剪的就是钱啊!法国培养新锐电影导演都玩不起这种搞法。为什么现在导演都是老头子居多呢?因为老头子在圈里的年头够长,积累的拍摄分钟数够多,想法也就够多了。
说实在的,那些法国人真的不太相信这些中国的导演能怎么拍出东西,尤其是那些空镜有什么用?
但是当样片送给法国文化部门看了之后,文化部门连夜上给了戴高乐总统看。看完之后,戴高乐都忍不住拍巴掌:“让他们拍!让他们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