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这也算打仗?(第2/5页)

苏联没有帮中国站台而印度有英美站台。再加上一众军事分析家都认为中国不可能调动大量的部队前往西藏。不然的话仅仅是后勤,都能将中国直接拖垮。

印度在接下来的战争中将占据全面的优势,不管是火力配置还是兵员数量都不是中国可以匹敌的。

还有印度各山头,为了争取自己的利益以及英美在背后的煽动,还有尼赫鲁自身的民族利益考虑。

在经历了前期的骂战之后,尼克鲁政府在9月5日当日上午发表了一份措辞,严厉的声明。

【麦克马洪线所。所划定的区域是印度法理上所该拥有的国土。我们不能够忍受印度国土的分裂。为了印度的完整,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荣誉。我们印度将战至一兵一族,最后一个人最后一把枪!】

还真别说,尼赫鲁的新闻演讲发表出来之后,倒是前所未有的激起了印度国内的民族团结之心。

而这正是尼赫鲁所希望达成的效果。尼赫鲁之所以要和中国打仗,其实有一个重要的诉求,那就是他希望通过外部战争来提高自己的声望,同时提高印度民众的向心力。

原时空之中,印度在1960年和葡萄牙打了一场果阿战争。这场战争对印度来说意义深远。因为这是印度人第1次在正面战场上以硬实力击退了老牌帝国丰义。虽然到了1960年时的葡萄牙,早就是明日黄花。根本不是大航海时代的那个海上霸主了。军事实力也非常孱弱。但是果阿战争对印度来说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这象征着印度战胜了曾经的殖民者。击败了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欧洲列强。

1960年的那场战争之后,印度的国民向心力显著提升,民族主义也终于在印度开始略微抬头。各土邦之间也有不少人以自己成为印度人的身份而感到光荣。

只不过1960年的葡萄牙政府实在算不上真正的列强了。虽然果阿之战效果不错,但是依旧没有达到巅峰。如果尼赫鲁政府当时击败的是美国或者是英国的殖民地驻军,以击败世界上知名列强的方式收回领土。

那么说不定一场战争就能够让印度开启民族主义觉醒的道路。而不是以乱糟糟的散装联邦的方式维持几十年。

毕竟民族主义国家再落后也比宗教主义国家加散装联邦来的先进。

所以在1960年之后印度依旧要寻求一个更宏大的目标。打一场真正的立国之战,就像新中国打的朝鲜战争一样,来奠定他们国家的基础。

当时的尼克鲁选择了中国,因为在印度人的思考中。中国既然在朝鲜击败了十七国联军,那么只要印度人击败了中国人。就相当于印度也击败了十七国联军。那就相当于印度比美国英国加起来还要强大。

要问印度人为什么有这样的勇气?因为在原始空间中印度可是派了观察团前往朝鲜战争现场的,他们亲自看了解放军和联合国军的战斗。

当时印度观察团回到印度之后写的报告中明确指出:根据现场的战斗情况分析。我们认为一个印度士兵的战斗力至少相当于5名中国志愿军战士的战斗没错,原时空之中他们就是这样写的。而印度的军方也就是参照着这些军事观察团专家们的建议来制定作战方案的。

本时空之中,朝鲜战争有了一些改变,美国和其盟友被彻底推下海了。

所以印度观察团在战力对比上也做了很大的修改。

他们回国后写道:根据观察团代表在朝鲜战场上长久的观察来看。一个印度士兵的战斗力只相当于两名中国志愿军的战斗力。我们需要小心中国人的战斗力。

是的,印度人把一个印度人打5个中国人的战力改成了一个印度人,可以打两个中国人。

志愿军战士的战斗力在印度那边翻了整整2.5倍。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

印度人吹牛也就算了,关键是他们吹的牛吹到自己都相信。或许在他们看来自己根本就没有吹牛,只是客观的叙述了事实而已。只不过这个世界的偏差,让他们所观察到的事实和他们真正要面对的东西完全不符。

印度象靠近中国的两个北方邦调集了数万万大军。而中国方面西藏军区出动了整整4个团。

在骂战结束,双方寸步不让。两国的宣传员吵的脑子都要飞出来的时候。西藏军区的4个团率先向印度发起进攻。

这是印度人没有想到的,因为全世界的军事专家都知道中国在西藏的驻军数量是有限的。

他们在兵力上绝对不可能比硬度有优势。毕竟高原之下是一片印度平原。

中国人怎么可能主动进攻呢?

但是不管他们相信还是不相信。中国人确实是来了。

庞中华带着连长找到了拉杰西这支连队之前在山下的驻地。

如拉杰西所说,他们的很多资重都直接留在了山下。包括两台马克沁重机枪,两门迫击炮。还有若干炮弹和重机枪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