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感觉没用(第2/2页)

纺织业,是网咖重点支援的项目。李锐搞了那么多事情,还从杜邦搞来那么多化纤设备。为的就是解决中国人的穿衣问题。

毕竟中国人口众多,就算是把全中国可以种植的土地都种上棉花,都不满足中国人的穿衣需求的。只能是大家都将就将就。冬天衣服不够保暖,会受冻。 这几乎是这个时代中国人都要忍受的一关。

不说远的,就说河北吧。现在很多老百姓家里就一两件厚实的棉衣,家里谁要出门谁穿。

传统相声里有一段《扒马褂》,讲的就是贪小便宜的市井小民借了朋友的马褂不愿意还的故事。穿衣是刚需,谁多一件,谁少一件,在这年头是天大的事情。

所以化纤服装,棉纺、晴纶、绵纶、涤纶,还有摇粒绒这些都是重点研究项目。

现在第一批摇粒绒材料的衣服赶在1955年寒冬之前上市了。虽然数量还不足以满足全国人民的需求,但却已经起步了。

有苏联留学生尝试穿了一下商场里的摇粒绒保暖服,外面在套一件防风面料的外套,整个人瞬间就感觉热出汗了。

“这个好,当内衬穿比毛线衣还保暖!“那些留学生中有 人排队,开始和北京市民一起购买这些摇粒绒的保暖衣。

而到了三楼,日化用品也是抢购的对象。

“新出的柠檬香味的洗发水,还有玫瑰花香味的香皂,以及带有茉莉花香味的洗衣粉,我们统统都要买!”

留学生们需要给家里代购的东西太多了。

而更上面那些手表、电视等大件,虽然不需要排队,但其实购买的市民也不少。

在这个时代,大家都有很强的存钱节省的意识,而且除了吃穿之外,其他的开销其实偏少。在加上金陵电视厂一个劲的想办法减少成本。

那个超级便宜的[人民款]黑白电视机正在慢慢的走进千家万户。

杰森等美国秘使偷偷看着这些苏联留学生在中国搞的这个国际大采购。

雷尼尔拿出手帕擦了擦额角的汗水,然后低声的对自己的两位同伴说道:“两位,事情好像有点偏差啊。为什么我感觉,我们的商品在中国好像没有多大的市场呢?基辛格阁下和其他智囊团成员制定

的规划真的有用吗?

杰森和丹尼尔现在也闭上了嘴巴,他们也不知该怎么回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