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无视的无力感(第2/2页)
但是这些中国人虽然同为黄种人,但是他们看自己的眼神却显然和那些其他亚洲的黄种人有着明显的不同。这种平视的目光让杰森和丹尼尔有点不习惯不自在。
如果是那些上位者精英也就罢了,为什么这些扛着行李,看起来本身就是普通工厂技术员的人也能如此?
还有车上偶尔路过的学生,去外地探亲的大妈大婶,即便是看见了他们,但也只是偶尔露出诧异的目光罢了。随后便是各做各事。
“中国好像有点不一样。“杰森低声的说道。
雷尼尔看着窗外道:“是啊,你们看。那些水田已经收割完毕了,我看到了在乡间居然有一些现代化机器。”
顺着雷尼尔手指的方向,杰森和丹尼尔分明看到了在一片尚算平整的土地上,一块块用田埂分割出来的水田已经被收割。乡间的道路上偶尔跑过三轮摩托车。
这是闪电摩托车厂利用已经吃透了的250CC摩托引擎打造的农用三轮。速度不快,最大时速不超过四十公里,但是扭力更大,适合农村使用情况。
这玩意儿为了符合中国现在的情况,摩托车厂也是尽可能的减少成本。后兜底板都是用钢骨架再贴多层木板做出来。这样的制作方法就是为了减少钢材消耗,降低成本。舒适性就更加是没有了。
这玩意儿是介于拖拉机和汽车之间的一种交通工具。现在和拖拉机起成为了农村之间交通运输重要的工具了。
而且这玩意儿拉人要比拖拉机舒服多了,至少摩托车的引擎没有拖拉机那么吵人,速度也更快一点。
“我以为中国人很穷的。从情报上来看,中国人均收入并不高。”看着窗外的拖拉机、三轮摩托这些东西。杰森有些喷啧称奇。
现在的东亚国家,除了日本之外,基本上可以算是穷的惊天动地,穷的荡气回肠。
日本能成为亚洲唯一工业化国家, 还是因为它发展的早,而且在一战、二战期间向全东亚吸血,才把自身给堆砌起来。
其他的亚洲国家不用说了,他们去过的南越、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在农村不要说看到现代化的工业机械了,能保证家里每个人都有一条正儿八经的裤子穿就不错了。
“这里的农人居然能开上三轮摩托和拖拉机?”丹尼尔惊了。他们自然不知道这些三轮摩托不是个人的,而是村集体所有,在农忙的时候为全村工作。
而雷尼尔则在火车恰好与村道并行的时候,看见了驾驶着拖拉机的农人的穿着。
“你们看看这些农人,居然不是穿编织袋。啧啧,而是正经的衣服,还是有颜色的。'
雷尼尔的话说的好像有些瞧不起中国,但这就是现在亚洲的实际情况。大多数亚洲国家的农人是连正经衣服都没有的。工业用剩下的编织袋都是好东西,改一改就能当衣服穿了。
而驾驶着三轮车的广东农民虽然衣衫单薄,但却是正经的衣服。红白色的T恤和深蓝色的工装裤配合深蓝色的解放鞋。在十月份的广东穿这么一身,倒显得特别有精神。
经过雷尼尔这么一说,杰森和丹尼尔也打量了一下车上的乘客。好像确实如此,虽然大多衣着简朴,有的还打着补丁。但是大多数人穿的却都还精神。
雷尼尔靠在靠背上低声道: "这只能证明一点,新中国的化纤产业发展势头真的好啊。
“还有他们的工业机械,发展的也比我们想的好啊。”
另外两名美国人沉默了一会儿,没有发声。因为在他们隔壁还坐着中国的陪同人员呢。
但是他们心中已经有了一些腹稿了。
而伴随着火车的一路前进,他们在火车上经过了难熬的两日夜。
当他们抵达中国的北京时,他们心中对中国的那种不舒服的感觉也上升到了顶点。
因为走在路上,没有任何人在意他们这些美国人,即便是普通老百姓也很少有多看他们一眼的。
现在来北京留学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外国学生越来越多了,谁有空关心搭理三个不高不帅的老白男啊。
那种被无视的感觉第一次让杰森等 人感到一种无力。而让他们无力感放大的则是在谈判前两日给他们安排的行程。
即便是杰森也第一次生出一 种想法: 基辛格等高级智囊的策略真的能成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