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不一样的茶席(第2/2页)
重信的笑声让裕仁不寒而栗。
而在他的恐惧和祈祷之中,渔船靠岸了。他们已经抵达了北陆。当裕仁走上陆地的时候,他分明看见港口周围已经围满了人群。
有老百姓,还有赤军。这些老百姓中有农民、渔民、商人、手艺人等等。
他们围观着,发出窃窃私语的声音。
“这就是天皇吗?为什么看起来这么狼狈啊?
“是啊,他看起来……
“我们自古以来都是在侍奉这种人吗?看起来和我隔壁卖藤原家卖豆腐的爸爸一样啊。”
“他并不威严啊。甚至不如赤军贴在城里的那个毛殿的海报威严呢。
“这就是大人物吗?喷_..
周围的窃窃私语不时的钻入裕仁的耳朵,刺痛他的小心脏。
封建主义的当权者为什么要和人保持距离,就是因为这样。
中国有句老话:英雄见惯亦常人。在欧洲也有一句类似的谚语:仆人眼中无英雄。
皇帝是不能掉落在地上的,一旦飞在天上的大人物落地了,让地上的泥腿子失去了对这些大人物的敬畏之心。那么大人物就危险了。
日本的历史中太缺少这种情况了。
中国历史上,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振聋发聩数千年。
在中国的历史中,大人物不断的从马背上被拉下来。这让系统学习过中国历史的中国人心中对大人物的敬畏心很有趣。
一方面, 大家畏于大人物的权势而敬畏他们。但另一方面, 如果真的需要,大家搞死大人物也屡见不鲜。
日本缺少这个历史。
重信末夫这些年学习了中国的历史,学习了毛主席的文章,从其中领悟到了这一点。
自千年前至今,日本爆发的农民起义数量其实不少。这个长期以来被称为[一 揆]的日本农民起义,往往是日本普通老百姓活不下去后对上位者最后的反抗。
而这反抗有什么意义呢?
每次[一揆]的结果不是被大名、将军镇压到杀光所有人。要么就是大名做一些简单的让步,这些[一揆]就散了。
而大名让步的条件就是煽动[一 揆]的首领必须要自杀,以领头者的血来祭他们上位者的威严。
所以日本的造反和革命从未成功过。
而今天,重信末夫决定,将日本千年以来一直缺少的这段历史补上。虽然晚了点,但至少要有了!
再把裕仁拉到城里去的时候,城里早就已经做好了准备了。
最大的广场上,上千赤军全副武装站定。在他们外围用沙袋和拒马组成围墙。
而在这道围墙之外则是数以万计的周围百姓。并且还有人不断的赶来。
为什么要赶来?
因为在广场的最中央有一个高台,高度足足有三层楼那么高,即便是站在最外围,也能一眼看见高台上的动静。
而在高台.上,设置了一个传统的日式茶席,还有一整套的转播设备。(注: 日本1953年就开始了电视转播,1960年开始无线转播)
现在裕仁天皇被带上了茶席。他的脸色似哭似笑。
在他的对面,重信末夫跪坐着并且示意:“坐吧,裕仁。”
裕仁:“你到底想要做什么?”
正在烧水做日式抹茶的重信闻言抬头道:“不做什么,只是想要你帮我们全日本的民众解释一些小小的疑问。 ”
“从第二次中日战争(甲午战争)来算吧。第二次中日战争,日本战争收益高达四亿日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从向外资借贷的债务国,一 举成为向外国借贷的债权国。政府不仅仅偿还了外债,还借出去了二十七亿多日元。”
“第二次大战前夕,日本殖民中国东北,占据了近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东北生产了几倍于日本的煤、铁、粮等资源。我来问你,日本打了这么多年的仗,为什么我们人均收入不足一百日元。为什么我们的农民还要穿用纸甚至是用树叶制作的衣服?!
“裕仁,我让你来就是让你回答我和许多日本民众的疑惑。我们为什么要去对外战争?你回答我! "重信盯着裕仁,盯得他心生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