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搞点技术

来自苏联代表团的基洛丰弗不可置信的打量着手上的这两个铝块件。

作为前来庆贺中国建国五周年的代表团,苏联派出了所有代表团中人数最多的一支团队。

因为在向所有人展示中国的工业产品之前,中国方面已经通过官方渠道和莫斯科取得了联系,并且向斯大林同志进行了沟通,中国将会以建国五周年为契机,向斯大林赠送一台高级汽车和一台高档电视机和全套的家庭影院系统。

斯大林不是一个多么贪图享受的人。不过他确实爱看电影,彩色电视这种东西中国人的信函里吹的天上有地下无的。包括那个李锐部长还特别在信里保证,这一定是斯大林同志会非常喜欢并且没有见过的好玩意儿。

这话说的好像有些过了。作为世界两极之一的领袖,斯大林什么没见过?

但是李锐以中国一个中央部级干部的身份做保,这还是勾起了斯大林的期待。

中国的巨型彩电和整个家庭影院系统并没有引入苏联专家,苏联在这方面并没有多少的了解。

但是在汽车工业方面,苏联是和中国有深入合作的。本时空的红岩CQ261和解放141的技术攻关中苏联专家出了不少力气。

中国也不藏私,这两台平台的技术苏联专家在技术合作中就学会了。毕竟没有富有经验的苏联专家和技术员的从旁合作,一汽想要啃下这这些技术可能还要在晚上几年。

耽误下来的时间可比让苏联人学会两个卡车平台重要。而苏联专家在和中国专家攻关红岩和解放两大平台技术时,也深刻的发现了这两套技术在设计上的独特之处。

它秉持了苏联一贯喜欢的皮实耐造的风格,并且加了很多人性化的东西比如说液压转向助力,说出来别人都不信,都五十年代了,这玩意儿苏联人居然一直没设计在卡车上!

元时空之中,中国五十年代进口了大量的苏联嘎斯和其他卡车,其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驾驶员每天都要和卡车掰手腕。一天下来能累的腰酸背痛的。

每个卡车兵都有两条麒麟臂。一直到元时空六十年代,中苏彻底交恶,中国无法再从苏联进口汽车,也不再有学习苏联汽车技术的机会了。中国开始和法国勾勾搭搭,从法国进口了卡车。成为了红岩CQ260的原始模板(CQ261是在260的基础上改进而来)

中国卡车兵惊喜的发现,原来这世界上有一种玩意儿叫转向助力机构啊。

然后卡车兵们纷纷想要去开法国卡车,苏联卡车成了大家最不爱开的东西了,因为太累了。

而红岩CQ261平台设计好的地方自然不止是一个转向助力机构了。还有车身悬挂系统,承重系统,大型柴油机动力传输结构等等。

这些东西让苏联专家惊叹。他们不断的写信回国,申请让更多的同行来一起研究。这事儿还惊动了斯大林,因为斯大林一直心系苏联汽车产业的发展。

斯大林喜欢汽车,当然他没有元时空的那位苏勋宗那么喜欢,苏勋宗一次带着美国总统飙车把美国总统吓得三魂七魄出窍。

但是机械嘛,小手工匠人出身的斯大林还是很喜欢的。

在50年的时候,他就特别关照过苏联相关的汽车部门负责人,并且非常严厉的质问道:“为什么苏联生产不出能配得上我们国家的汽车?”

斯大林做事风格大家都知道的,于是乎汽车部门负责人当即开始发奋图强从美国弄来了台卡迪拉克当年的顶级豪华车,然后一比一原装复刻手工敲了一台再把卡迪拉克的发动机装进去当作献礼车给伟大的斯大林同志。

纯纯的欺负斯大林同志没空关心世界汽车市场里复杂的车型,连车壳外形都不带变的。

而巧合的是李锐送去苏联给斯大林同志观赏的各种影视节目中刚好有一个介绍五十年代汽车的节目。

斯大林那天晚上十一点,和往常一样准备了一小杯葡萄酒,让人打开他的私人放映室,准备看看全世界不同的汽车。好巧不巧就看见了卡迪拉克那款和一模一样的献礼车。

并且因为那是本世代最好的豪华车,所以节目特别用了几分钟的时间专门介绍它。结果这个节目看到一半,斯大林同志就看不下去了。

他找来了当时还没被排除出中央的贝利亚(当时时间发生在斯大林晕倒前),要求他收集这款车的相关消息贝利亚当时有些纳闷,斯大林要着资料干啥呢。

但是一款市售车的资料有多难拿?一个星期的时间,贝利亚直接从欧洲弄了台实车摆在斯大林面前。斯大林让人把汽车部门给他弄的献礼车一起开过来。

贝利亚当即明白为什么斯大林脸色会那么臭了。而汽车部门负责领导当时吓得就两腿抖如筛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