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一拍口袋没有钱(第2/3页)

不过也对了,毕竟是ABC和BBC,不能期待太多。

塞宾倒是对北京充满兴趣,他们这群记者代表团来到这里之后就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记者团会合了。

来自苏联、各种斯坦、东德、捷克等社会主义国家派出了他们的代表团来参加中国五周年国庆。毕竟本时空之中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阵营的重要性直线上升,各国也非常给面子,派出的代表团规模也相当大。

在五年工农业展正式对百姓开放前,先给各国代表团和中外媒体搞了一个媒体开放日。这是李锐从后世学来的经验之一。

媒体开放日还是很重要的,真的让记者在全部开放日和老百姓挤在一起到时候他们想要拍照都找不到角度,没时间体验产品,更是写不出什么东西。

在一众社会主义代表团中,东德、苏联、南斯拉夫三国代表团的工商贸易代表显得尤为有意思。

因为在一众社会主义国家中,这三个国家和中国的贸易非常紧密。苏联不必说了,苏联现在有将近一半的出口贸易是面向中国的。同时中国也是苏联最大的进口国,进口大量民生用品。现在的中苏关系比元时空还要紧密,还要捆绑的深刻。

而东德则是切实的从和中国的贸易中吃到了巨大的好处。作为东西方对峙的桥头堡,东柏林的中国商城居然成为了冷战的一把利剑。

南斯拉夫就比较特别了,按照斯大林现在的分法,南斯拉夫已经修了一半了。而他的地理位置又让他成为了东西方的一个掮客。一些不太好买卖的设备可以通过南斯拉夫来进行交易。即便是冷战,东西方的贸易也没停过,有的时候就是需要一个转手。

在亚洲这个地方是香港,在欧洲这个地方是南斯拉夫。

苏联代表想的是有什么值得继续和中国交换,并且拉高国内民众幸福度。东德代表想的是如何提高自己在社会主义阵营地位,继续拉好中国关系。

南斯拉夫代表则想的是这是不是又是一次发财的机会呢?

这些代表团成员和一众国内外的新闻媒体代表们走入会场。

他们算是非常分明的分成了几个派别,那些资本主义国家的新闻媒体自然是走在一起。

他们懒洋洋的举着相机,时不时的拍摄着一些东西。他们不是很在意,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感觉没什么好拍的嘛。

现在他们也大概猜到了,中国把他们找来就是想要让他们进行一波宣传的。但是有什么可宣传的呢?会场大楼里的一二楼就是各种日化百货。

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来说,这些东西还充满了诱惑力。但是英美记者就哈气连天呢。

中国糖果却是还不错,服装也不错,但是这些东西能和我们国家生产的东西拉开差距吗?

不能啊!我们国家也有啊。

有什么值得我们拍摄的呢?外面搭建的临时展台到好像有些很厉害的东西。但是负责带队的大李却说外面的东西只能等全面开放日的时候一起看,不能提前发。

里面这些日化百货,也就是苏联、各种斯坦的人有兴趣罢了。

ABC记者罗伯特写道:中国人的创造力看起来也就只能集中在吃吃喝喝上面了,他们是优秀的厨子……

虽然罗伯特等人都知道中国可不仅仅有吃吃喝喝,但是这不妨碍他们这样写,这样写多了就会造成刻板印象。

相比于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对一二楼民生用品的热情,那些资本主义国家的新闻记者是真的觉得无聊。

在他们的反复催促下,大李和展会负责人打了个招呼,直接把他们拉去了三楼。电子科技与影像音响展区。

这展区标识牌还用了多国文字,除了中文外,还有俄文、德文、英语、法文等。

这些记者看到这个标题后,后有的人摇摇头不知可否。中国到目前为止拿出了一个随身听很厉害,还有什么?难道整个三楼全都展示随身听吗?

伴随着他们上楼,他们很快发现自己错的离谱。

因为上楼后他们面前就有两个巨大的展台,一个展台上悬挂着一个巨大的手表模型,而另一个展台上则悬挂着一个用泡沫制作的大音箱模型。

“手表算电子?中国人有病吧?”ABC记者罗伯特忍不住吐槽了一句.

塞宾实在是忍不住了,他开口道:“虽然现在市面上的手表都是机械制品,但是在1952年你们美国的实验室可就研究出了电子表的实验室产品。你身为美国人都不知道吗?”

罗伯特被塞宾抢白一顿,显得他特别无知。他强行给自己找场子:“我当然知道!(实际真的不知道)但是这世上有哪个国家真的把电子制作成产品了吗?这些表该不是都是模型和假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