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要拿回来的地位(第2/3页)
只能养殖少量的鱼啊。但是也多亏了您啊,要是没有您的帮助,今年过年的时候我们村里怕是要饿死人了。
隔壁村的村长站起来向吴斌鞠躬后才开口说道。
鱼这种东西也是有季节性的。就像是狮鱼,它在冬季最贵,夏季则价格很一般。因为冬季,狮鱼会贴秋膘,脂肪加厚后会更好吃。
更不用说有的鱼是有鱼汛的。鱼汛时鱼价暴跌,等到鱼汛一过,只要等个半个月一个月,鱼价就会暴涨。
而这些技术是哪里来的呢?自然是吴斌现在所放映的电影里教来的。
怎么说呢,李锐觉得这个时代的电影、电视节目就该有教育意义。不同时代说不同的话。
五十年代,大家伙掌握的知识都不多,尤其是这些底层老百姓。知识被垄断的情况是极其严重的。从技术到学问,知识都是被垄断的。
而既然这样,李锐想起了历史上七八十年代之中放映员下乡放电影时都有一段贴片影片。大多数都是十几分钟的农业科教片。
李锐干脆扩展了一下,为什么农业只能做科教片呢?要知道李锐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特别迷恋看中央七套的《致富经》。
里面的农业故事虽然拍摄的有些套路化,但其实还蛮好看的。如果把技术和故事结合起来,拍成各种寓教于乐的片子不是更好?
对于这个年代的人来说,李锐的想法或许有些大胆,但是看过两千多集《致富经》的李锐却觉得这不是什么问题。
于是在李锐的村村通喇叭的大工程后,就是农业电影制作工程。
而这则是让他整改过的上影有了用武之地。搞了鞍钢宪法,开始按照工业化流水线的方式拍摄电影,别的也许不行。但是拍摄这种纯套路化的电影可是太棒了。
别说审美疲劳的问题,李锐都能看两千多集《致富经》后才觉得腻味。
这个年代的农村老百姓不可能看个十几部农业电影就觉得腻味了。
这些电影大多是针对中国的情况拍摄的。但是也有能用在日本的部分。
毕竟中国沿海地区的很多农业知识和渔业知识也都可以用在日本。
这些日本渔民在第一次看到这种农业电影后,只觉得惊为天人。因为里面的很多知识是他们总结了很多代才慢慢掌握的。
而电影里则告诉了他们更优化的解决方法。
还有许多他们根本就不掌握的知识,包括一夜干的晾晒,虾酱的制作等等。
对于这些渔民来说,农业电影既好看又充满了知识和趣味。是大家都很喜欢的东西。
大家对掌握了这些技术传播途径的吴斌也变的更加尊敬了。现在吴斌只要喊一句,三个渔村都是以他马首是瞻。连村长都没他管用了。
渔村之间的一些摩擦问题现在都是由吴斌来进行裁决了。
吴斌也深刻的感受到自己身后有一个强大祖国的好处。那种看不见但真的能摸得着的依靠,感觉真好。
即便是在遥远的异乡工作,也有一种安全的感觉。
而听着渔民的问话,吴斌笑了笑:“大家不都对中国感兴趣吗?现在我刚收到国内的一份影片,是关于中国国内的情况的。大家可以一起看看。”
现在七豆渔村,以及其他很多有着[吴斌]这样来自中国的赤脚医生+老师的村子和城市底层聚落都对中国有一种浓烈的兴趣。
日本对中国的感情是很扭曲的。犹记得日本黑船事件(贝 里开着美国舰船轰开日本门户)之后,日本的变革派,如坂本龙马、大久保之流。
他们最先想到是前往大清国看看,看看天朝上国是如何应对的。
那时候还有很多日本上层人士尊中国为长者之国。但是后来发生的事情就不用细说了,所有中国人都很清楚,不必展开表述。
而在这之后,中国是什么样子,尤其是中国建国后是什么样子。其实对日本底层老百姓来说是有神秘色彩的。
因为日本政府的宣传是中国被邪恶的马列份子控制,成为了一个人人都不得自由的邪恶国家。好像生活在那个国家就要死掉一样。
这就让很多日本人好奇了。我们都活得这么惨了,还能有比我们更惨的?我们怎么不信呢?
而如七豆渔村这样有吴斌这样赤脚医生的渔村更是不信政府的宣传。
如果中国真的和政府宣传的那么差,那么糟糕。他们是怎么打赢美国人的?
吴老师拿的那些包装上印刷着汉字的各种抗生素也不是假的啊。如果中国那么差,这些东西怎么来的?
还有他给大家放的电影,那也不是假的啊。
所以政府越是宣传,这些底层的日本渔民反而是越发的不信。
但是他们也不可能去中国,所以对中国的感知只能通过吴斌来。总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