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圣诞特辑(第2/4页)
那么在文化宣传领域,现在还真的是站在一条战线上,互帮互助互补了。
因为不管是扎罗多夫还是斯大林,或者是苏联的哪个文化部门的领导人都必须要承认,和中国合作为他们带来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
没有比这个合作更实惠的东西了。
苏联可是在文化战中真的获得了实实在在好处的。
所以从十二月中旬开始,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内就开始了大张旗鼓的宣传。
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碧潼:最后的圣诞》的预告片,每天放出来的小片段都不多,大概也就一分钟左右。
但是每天放出来的片段都不一样。有欢笑,有悲伤,有热血。很多人的兴趣都被勾起来了。
大家的期待感都被拉起来了。
大家都想要在圣诞节的时候看这场战俘营纪录片的最后大结局,战俘们会怎样。
而在东德的老百姓们除了期待这个之外,他们还期待一个别的东西。没错,那就是产自中国的菠萝!
要知道欧洲可没有能种植菠萝的地区,菠萝这种东西对大多数欧洲人来说,仅仅是存在于传说中的神秘东西。
它长得什么样子,闻起来是什么味道,吃起来是什么味道?没人知道。
也许只有那些能去菠萝产地度假的贵族和大富豪们才能享受它的甜蜜。
而在1952年,中国的四季菠萝果开始种植,然后开始生产菠萝罐头,并且在冬季第一次把菠萝运送到了苏联。
莫斯科人第一次看到冬天的菠萝的时候,那种惊讶和兴奋是难以言表的。
去年因为运力和菠萝数量的问题,菠萝并没有运送到东德以及沿途的东欧国家。
所以东欧沿途国家只能看着苏联人在冬天啃菠萝而暗暗流下泪水。
可恶啊!为什么嘴角的泪水怎么擦都擦不干啊!
留了一个冬天,太可恶了!而今年,东德和其他国家加强了自己的运输能力,扩展了向东方的运力,以便能更好地接收来自中国的轻工业商品。
当然,冬天的菠萝也是必不可少的。冬季里菠萝如果做的防护够好,最长可以保存一个月,这个时间其实也挺紧的,基本运到东德之后,就只剩下几天的保鲜期了。
但是没关系,因为中国商城在卖这些菠萝的时候,开启了伟大的预售工作。
也就是说这些新鲜菠萝还没到的时候,东德的老百姓基本上就已经定完了。
而且因为新鲜菠萝运输不易,中国商城推出了一个政策,那就是必须持有东德合法证件(工作证、军人证等有效证件)的东德公民才有权采购。
并且每人最多只能购买两个。没办法,现在这个时代,运输真的是个大问题。
还需要科技继续向上攀登到一定程度。不然仓储和物流可以锁死很多东西的。
而新鲜菠萝运到德国之后,价格更贵了,平均下来一个新鲜菠萝的价格……
差不多相当于一个东德普通工人三到四天的全部收入。
没办法,冬天的热带水果,这放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妥妥的属于奢侈品的级别。
不过即便是这样也阻挡不了东德老百姓的购物热情。
新鲜菠萝早早的被预售一空。当然,除了东德老百姓自己买回来吃之外呢……
还有一批菠萝被东德的一些人通过地下市场悄悄转卖去了西德。
而在西德则可以转卖到法国和意大利周边。
当然这个时间会很紧,基本上拿到菠萝之后就要日夜兼程的送过去……
因为菠萝可能只剩下几天时间的保质期了,再放下去就会因为过度糖化而开始发酵变坏了。
不过即便是有这样的风险,在西德做这样走私生意的人依旧不少。
因为在英国、法国、意大利、希腊等地有的是有钱的大富豪愿意花上这样的大价钱。
就像古时候乾隆皇帝想要吃新鲜的荔枝,命人用大船挪了十几棵荔枝树来北京,在运输途中,荔枝树死的死伤的伤。
最后能送到皇帝手上的新鲜好荔枝仅仅只有十八颗。
而为了吃这十八颗荔枝,乾隆动用了数千民夫,数十海船,沿途补给损耗不计其数,突出一个败家有道。
封建帝王可以做到的事情其实大资本家也可以做到,不过就是包飞机送菠萝罢了。
有什么关系呢?是希腊船王出不起钱,还是英国银行家缺钞票花呢?
这些家伙可是嗷嗷叫的花钱从倒爷手上送钞票呢。
一个在东德卖到四天普通工人工资的菠萝,到了意大利卖给那些富豪们,最少可以卖出工人一个月的工资,甚至还可以更高一点。 “这菠萝倒卖的生意可真好,我都想要把菠萝卖了。”
威廉手上拿着一个菠萝,有些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