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交换(第2/2页)

戈尔什科夫的眼睛紧紧的盯着他对面的谈判对手,来自中国的毛岸英。 “我们承认苏联同志为了亚洲和平而做出的伟大牺牲,戈尔什科夫将军。我们中国政府和朝鲜政府都会追授其荣誉与适当的补偿,他们都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

毛岸英的俄语很好,一字一句从容不迫。 “我们现在所求的,正是希望减少这样充满正义感的国际主义战士的牺牲……所以才 希望用衣阿华号和菲律宾号换取大型造船厂,只有中国有了自保能力,才能减少这样国际战士的牺牲啊。”

毛岸英说的倒是义正言辞。

其实戈尔什科夫想要的就是中国人便宜一点。

谈判的过程不算是特别的愉快,但是没办法还是要谈。

现在釜山港和舰船实际控制权在志愿军手上。

难道苏联人还能抢嘛?

而且中国人也提出了比较客观的事实。

那就是现在这两条船都走不了,难道苏联打算直接拖回苏联?

拖得回去吗?美国人的舰队是摆设吗?

苏联要调动多少海军来接这俩铁疙瘩?

至于拖去海参威维修?

海参威的维修厂维护千吨级护卫舰和驱逐舰还勉强。

维修五六万吨的巨舰?开什么玩笑,不说技术储备和配套设备,海参威所有的船只技工加起来都不够。

所以毛岸英代表中央给苏联提了一个难以抗拒的诱惑。

反正都是要修的,你们帮我们把船厂建起来,你们派来专家来修船,我们也出专家。

不仅出专家,还出配套的熟练工人帮你。要生产什么零件,我们帮你们生产了。

该替换替换,该维修维修,苏联只要出个加工费就行了。我们连人工费都不跟你们多要。

这一下戈尔什科夫和远在莫斯科的斯大林都心动的。

中国人打什么主意,大家都知道。维修这样两艘巨舰,不仅能获得非常详细的船只参数,同时也能积累维修和建造舰船的经验。

这种数万吨的大船,一次大修,只要修好了,那中国就算是获得一个熟练的造船大厂。

虽然知道中国人的算盘,但是中国人给出的条件太香了。维修,我们不收你们人工费啊!

只要材料、损耗、运输等等费用就够了。

苏联造船厂现在也有任务呢,在制造苏联的水面舰艇。就算是一切顺利,把衣阿华号和菲律宾号拖回苏联。

苏联也没有那么多人力去马上开工修复这两艘大船。

想来想去,中国的这个方式似乎是苏联目前收益最大的方案了。

于是在纠结半天之后,克里姆林宫终于拍板,换!大连造船厂正式破土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