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关系是互相的(第2/3页)

采购部长波诺马连科如此说道:“如果中国断供,我怕我们的人民会在厨房起义。” “现在大量优秀的民生物资都来自于中国。如果缺少了中国的供给,人民起义有点夸张,但是人民是会愤怒的。”

米高扬说的更准确一些。

勃涅日列夫低头吃着鱼子酱配黑面包。

他不耐俗务,这种会议上只要不涉及他的利益,也不是非要他发言的话,他一般都会选择闭嘴,只是低头吃饭。

而赫鲁晓夫则直言道:“是的,是的。我们最近又和中国签订了更大量的糖浆订单。现在我们生产的高级糖果和饮料,糖料来源有一半是来自于中国。要是他们一断供,我们的民生事业也将遭受巨大冲击。”

斯大林摆摆手,示意他们不要聊了。

他拿起一杯鱼冻边走边吃边说:“只听说过国家之间想要相处的长久那就需要双方互相依赖,互相制衡的。如今我们极度需要中国的轻工、民生、文化以及少量科技领域的支持。” “而中国对我们所求的重工业设施,他们结算的非常清楚。当然,这该是好事。从长远来看,我们需要中国这样的盟友。”斯大林道。 “不然我们没办法用这么多人力投入轻工业生产中。”

说道这个,一直和中国打交道的赫鲁晓夫非常有发言权,他举手发言道:

“对,我之前和中国的主席一起吃了晚饭。他就和我说,目前中国已经在轻工民生领域投入了将近两千万人,这才看到了一点点成绩和起色。”苏联高层不是傻子。

从斯大林到米高扬,再到在座的各位难道大家不知道苏联在民生领域很烂吗?

身为世界二极之一的国家,很多人抱怨生活的还不如被打烂重建的西德。

但是怎么办呢?二战打空了一代年轻人,苏联的人力资源是有限的。这么广袤的国土才一亿人左右。

苏联从哪儿抽调千万级的劳动力去填充民生轻工领域去?

这个世上想要成为超级大国,国土大和人口多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苏联在人口上短了一条腿。

赫鲁晓夫提议道:“我提议啊,我们应该和中国捆绑的更牢一点。不仅仅是我们需要依赖他们的轻工业和民生用品。

同时也需要他们重度依赖我们的重工业产品。可以叫互惠互利,也可以叫互相捆绑。” “在不挑起战争和激烈摩擦的情况下,这种互相制衡是我们这样国家互相冷静的最好手段。大家觉得呢?”

这场冷餐会开到这里才算是开到了戏肉。

也是斯大林对华政策的重要调整。简单来说就是苏联打算对中国放水。

以资金和技术依赖来制衡中国。

而资金和技术依赖后面会不会有苏联的后手?

自然会有的,这天下哪有这么好心的白莲圣母什么都不图啊。

互相制衡,互有后手,互惠互利,这已经是大国之间平等相处的最好选择了。

因为现在的中国已经有了让苏联对中国进行更大规模放水的信心。

主席团的成员们互相看了看,米高扬率先点头:“我同意,对华政策需要调整。我们应该要放开中国留学条件。” “让更多的中国学生来苏联留学学习列宁的思想。”

不波诺马连科想了想也道:“如果不想打仗,这或许是最好的办法。我也同意了。”

不耐俗务的勃涅日列夫直接同意,反正他是来当投票机器的。

赫鲁晓夫自然没有异议。

而其他几名主席团的成员也想不出什么反驳的理由。

目前中国对苏联的态度很好,而且一副社会主义大食堂的模样。

谁想要反对一个做菜好吃的厨子继续在食堂做菜呢?

是真的有人想吃鲱鱼罐头炖榴莲吗?

这场冷餐会在简单的进餐中完成了苏联对华政策的调整态度。

苏联打算对中国开始放水,换取更多民生用品的支持。在会议上,伊万诺斯基也被许多领导人给记住了。

因为米高扬亲自带着他来的。

伊万也讲了他这两年在徐闻的经历,这些领导都纷纷表示他辛苦了。也确实是辛苦,毕竟这年代的广东能算比较好城市的大概也只有广州、佛山之流。

现在的湛江都是一副破破烂烂的模样,更不用说更下面的徐闻了。

伊万诺斯基在徐闻的住所甚至不能保证通电通水的顺畅。

伊万诺斯基要在四十五度的气温下带着草帽一起下菠萝田,巡一圈菠萝田下来内裤都湿透了。

广东黄梅天的时候整个人都像是在水里泡着。

更不用提广东乡下的各种毒虫了。 “他们的蚊子有这么大!这么大!吸血之后,能在身上起这么大的包!”

伊万诺斯基比划着广东毒虫的大小:“还有,他们有一种会飞的蚂蚁,还会咬人。雨天一过,这些飞天蚂蚁会铺天盖地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