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恍然交错(第2/2页)

让他赶快加紧备货。合成鱼子酱日产五百公斤听起来不多。但是三班倒的话能产一点五吨就不少了。

唯一限制的就是相关的提纯设备需要李锐再弄些过来。

然后海边现在开工厂磨粉的时间不够。

不过直接发动人力就好了,叶部长一纸文书下去,每磨一斤海带(海藻)粉末奖励三毛钱。

海带本来就是国家收购的,晒干磨粉又另外奖励三毛钱,胶东等盛产海带的沿海地区渔民们疯了。

老人、小孩、家庭妇女这些原本在渔村里很难赚到现金收入的人群都把空余时间用来磨粉了。

这些磨出来的粉要经过粗筛细筛,磨出来的效果要和精白面一样细。用人力磨成这样本来是非常费事的,因为人工不是电磨,靠人力磨出精白面那是要下牛马力的。

尤其是干海带海藻可比一般的小麦还难磨。

但是三毛钱一斤的加工费,渔民谁舍得不赚啊。家里打渔的男人如果今天不出海,那就是在家出牛马力去磨海带海藻粉。

当胶东半岛的渔民小周把沉甸甸的几十斤磨好的海带粉送去镇上的时候。

他心里还是有些没底。不知道能不能真的赚到钱。他推着独轮 车,独轮车这头是七十斤海带粉,独轮车那头是他怀孕四个月的妻子夏荷花。 “荷花,等把这些海带粉都换了钱,我给你扯三尺红布做新衣裳。”

快到镇上,也不知道是给自己打气还是给媳妇打气,小周这么说着。

夏荷花从独轮车上下来,帮自己男人把海带粉给调整好位置,她才说道:

“当家的,村长说这一斤能换三毛钱……我咋这没底啊。我看你这些日子下着牛马力,把这些海带磨成粉,你手上脚上长了多少水泡啊。”夏荷花说着有些不忍。

海边渔民本来就操劳,满身满脚都是老茧,这样的手脚上要长出新水泡,那是要多辛苦才会长出来啊。

并不是每一家农民家里都有牛马驴这样的牲口帮着干活。

现如今广袤的神州大地上,农民自己就是最勤恳的黄牛老驴。

夏荷花道:“要是能换钱,你也别给我扯什么红布,咱结婚的衣裳还没补丁呢。给你换一双手套吧,听说现在的劳动手套质量好。”

小周嘿嘿笑了笑,没有说话。

他心里的忐忑和夏荷花心里的忐忑一直延续到县里专门收购海带海藻粉末的地方。 “七十斤,每斤三毛,一共是二十一块,师傅你点点。”收购站的工作人员数出二十一块钱。

小周看的眼睛都发直了。几百斤海带,操持着晒干,防鸟防坏,然后磨成粉,最后只得了七十斤海带粉。

自己每天出海打渔外,还忙活了一个月。这一个月自己比老黄牛还要累。

可是这所有的辛苦都在这一刻值了。小 周激动的数着二十一块钱,他对着夏荷花道:“媳妇,挣钱了!” “看见了,瞧你那傻样!”

夏荷花内心的激动一点都不比小周少。

她抿着嘴在笑,但是手却在颤抖。 “走,媳妇,给你去买好东西去!”

小周拉着不愿意花钱的夏荷花去了镇上最大的国营杂货店。 “同志那是什么啊?”

小周学着县里镇上人说话的方式指着柜台货架上一排包装很漂亮的东西道。 “青岛食品厂新生产的产品,高钙高蛋白饼干。用牛奶、鸡蛋、蛋白粉做的。老有营养了,师傅我看你媳妇怀孕了?这个给孕妇吃了好,有营养!”柜员笑着说道。

夏荷花拽着小周,她小心翼翼的道: “同志,这个很贵吧。” “这个啊,一包饼干有半斤,三毛钱一包。” “啊?!”

夏荷花听着就嫌贵,她想要拉着小周走。

可是小周却从兜里掏出了三块钱丢在柜台上道:“同志,给我来十包。” “周志成,你日子不过了!” “过,当然过!咱卖牛马力不就是要过好日子吗?听我的,你好好吃好好养胎,以后生个白白胖胖的健康孩子比什么都强。”

小周从柜员的手上接过十包青食高钙高蛋白饼干。

就如数千公里之外的莫斯科百姓们从柜员手里接过一盒盒的鱼子酱一样。时空在这一刹那恍然交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