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他们会吗(第2/3页)

闪电4S店顺势推出一个公开实验,用一个假人穿那一套防护服,戴上头盔以同样八十公里的时速甩出去。让它在地上也滑行几十米。

最后出来的结果很不错,全盔这玩意儿哪怕是质量不如历史上后世那么好。但是也比牛皮头盔强多了。用了泡沫缓冲层的头盔很好的保护了假人。

那些有内部护甲的骑行服也非常好。表皮被磨穿了,但是内插的护甲有效的保护了假人。

闪电4S店的负责人不无悲痛的说道:“骑摩托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尤其是赛车。我们致力于让每一个摩托车骑手安全骑行。我们很遗憾马龙·白兰度先生的遭遇。”

“可惜他当时没有向我们询问摩托骑行护具事宜,否则的话也不会出现如此悲剧。”

“出于人道主义考虑,我们会向马龙·白兰度先生捐助一百套骑行服的全部款项。在这里我们也向所有购买我们闪电250的车主朋友们呼吁:骑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希望我们的车主朋友们慢慢骑,帅帅骑,优雅骑,骑到老。”

闪电4S店这一波蹭热度打广告打的极好。伴随着马龙的惨状,闪电推出的骑行护具一时之间在整个柏林卖到脱销了。就连威廉回家后也被父母教育了一番,要求他以后骑摩托出门要穿戴全套装备。甚至是说威廉手头钱不够,他爸爸还主动掏钱给他买了一套。

闪电最开始之准备了三百套骑行装备,结果三天不到就卖完了。一开始以为都是闪电车主买的。

后来才知道,原来其他摩托车的车主也跑来买了,包括哈雷车主也悄悄的跑来买了。

甚至一些对哈雷文化并没有感触那么深的车主在看见马龙的惨状后,已经开始动起了卖车的心思。

想着是不是把哈雷卖了,下一台买个闪电算了。毕竟从比赛结果来看,闪电的性能优于哈雷啊。而且闪电的造型也不弱于哈雷啊。没必要为了哈雷文化买单,我又不是退伍的美国大兵对吧。

一时之间,原本已经有些沉静的闪电4S店又涌现大量新的订单。

而这场比赛的结果也随着电波飞跃到全球各地。这一次不仅仅是马龙丢了一个大脸,就连哈雷都莫名其妙的丢了人了。

远在美国的哈雷总部这时才后知后觉呢。而真的等他们反应过来,真正意识到他们的对手将要崛起于东方时,他们已经要在欧洲市场被嘎嘎乱杀了。

而因为马龙·白兰度的丢人现眼,《飞车党》在西柏林的票房也遭遇重挫。《铁面无私》在东德拍片已经一票难求。电影院甚至在早上七点开始放映早场电影来满足观众的需求。

要知道,伴随着北约集团准备在西柏林搞柏林电影节而弄出的巨大声势。现在来柏林看电影的可不仅仅是柏林本地老百姓了,还有来自于世界各国的观众。

很多影迷看了《铁面无私》之后立刻对好莱坞的狗熊打斗兴致缺缺。

西柏林方面为了挽回口碑和劣势,立刻把《飞车党》的拍片挤到角落。

而把美国拍摄的多部爱情片搬了上来。美国好莱坞现在可以光明正大的卖弄性感,他们就不信传说中很保守的中国人能搞出相对应的片子来。

奥黛丽·赫本的《双姝艳》,玛丽莲?梦露的《夜间冲突》都上映了。

尤其是玛丽莲·梦露的《夜间冲突》非常有流量。因为就在前一段时间,梦露早年间给《花花公子》拍摄裸照的事情再次被翻出。再加上这部电影里也宣传了大量梦露的性感照。

还有几副剧照充满了性暗示。如梦露穿着性感的内衣躺在男主怀里,男主用毛巾轻轻勒住她的脖子之类的。

诸如此类的电影被西柏林的主办方当成最大的噱头来吸引观众。

毕竟想要吸引人,而且还不想太费功夫的话,那么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血腥暴力和性了。

这看起来好像有些不讲武德,因为新中国肯定不会拍摄这样的电影。

但是这一次他们还真的是打错了算盘。因为新中国确实是不会拍摄这些卖弄性感的影片。

但是有句话说得好:真诚是最大的必杀技。

李锐在整合各大电影厂,并且实行鞍钢宪法之后,电影厂内很多原本被打压的新人都冒了头。其中有两个才华横溢的年轻编剧贡献了两个不错的剧本。

一个是以上海自梳女为题材写的《女儿当自强》。

一个是以长三角地区妓女改造为主题,将许多妓女的人生故事融合为一的《血色浪漫》。

而现在全世界的电影界、文化界的目光几乎都聚焦到了柏林。因为大家都看出来了,北约集团正在和苏联集团打擂台。一场文化战。

他们都想要知道,这场文化战,苏联集团要怎么赢?或者是他们打算怎么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