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马龙的挑战

《铁面无私》是一部好电影吗?

如果让现在的文化部门一把手李锐来评价的话,只能说这部电影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因为按照李锐被后世的各种电影文化的冲击,他的审美是不一样的。《铁面无私》让李锐来评价的话,最多只能说是一部蹒跚学步的缝合怪电影。唯一的好消息就是都缝上。

李锐认为这部《铁面无私》只能算是历史上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的普通港产警匪片的水准罢了。

而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正是港产片从传统片向现代片转换的时刻。处于一种不新不旧的时刻。在进一步就是港产片最巅峰的八十年代。

而《铁面无私》如果是丢到历史上八十年代的香港,估计能扑街到连成本都收不回来。因为实在是太普通了。不要说和巅峰时期的成龙电影相比,就连当时比较精品的港产警匪片都比不过。

但是这个不新不旧,有着老动作片向新动作片转型气质的《铁面无私》并不是在1980年的香港上映,而是在1952年的东柏林上映。

这其中的代差并不是简单的三十年。而是半个世纪。因为在港片武术指导在欧美站稳脚跟之前,欧美的动作片都是一坨大便一样的东西。

狗熊互殴打了近一个世纪,别说看惯了港产片和国产武术片的中国人了,就连欧美人自己都受不了了。

而现在这部《铁面无私》一上映,所掀起的震撼就如八级地震一般在整个柏林传开了。

东柏林不是没有上映过其他中国电影,但是前两年中国人送来的电影大多数是战争片。对于亲身经历过战争的柏林老百姓来说,其实看战争片有点疲劳。

而这种动作片则是他们从来都没有看过的,所以造成的印象也就更大了。

在《铁面无私》上映的第二天,东柏林和苏联的媒体都开始疯狂的报道。

【了不起的挑战!中国动作片的全新尝试!】

【让好莱坞的犯罪片如小儿科一般可笑。】

【让打击犯罪的电影拥有了史诗一般的气质。】

【现实与梦幻的完美融合。】

甚至于真理报都特别发了一篇专栏来报道。因为这不仅仅是一部电影上映,更重要的是两边意识形态的一场战争。

尤其是电影最后由骑着闪电的铁骑去逮捕骑着哈雷的混混。

这些看起来好像没什么,但实际上却充满了意识形态战争的桥段。这就是这个时期社会主义阵营所需要的。

而且这些赞誉也并不为过。相对现在无聊的欧美动作片,《铁面无私》就像是一道惊雷一样在东柏林劈下。

刚好把为西柏林电影节打当头炮的《飞车党》劈的外焦里嫩。

不用说社会主义阵营怎么报道了。就说西德、法国、意大利、英国、西班牙等西欧媒体也没有口下积德。

正在西柏林亲自看电影,每天更新特别号外的《电影手册》总编辑巴赞来说吧。

他看完两部电影之后,直接发了评论。并且直接在法国的主要报纸的娱乐版整版刊登。作为现在欧洲最有影响力的影评人,巴赞的评论总是能影响一部电影在欧洲的销量。

而这一次,他对于《飞车党》没有丝毫客气。

他在影评里写道:

【马龙·白兰度总是喜欢在他的舒适圈里拍电影。装模做样的硬汉或者是坏小子,这么多年了,他的演技没有丝毫进步。依旧是靠坏笑、挑眉和眼睛放电来演戏。

【他总觉得所有女人都会迷失在他英俊的外表下,所以他和所有女演员对戏的时候都会有一种难以言喻的过分自信。】

【而他引以为傲的硬汉动作片拍了这么多年,其实依旧是毫无突破。如狗熊斗殴一样的缓慢打斗。靠拉扯幕布来演绎的假飞车戏。哈!太可笑了,一个自诩为硬汉的男人,居然不敢真的骑摩托车拍摄真正的飞车戏。】

【瞧一瞧对面的中国人吧!他们都是在玩真的。真的飞车跳跃,真的让车在空中转体两周半在重重摔下来。我不知道中国的那些演员能赚多少钱,但我敢肯定,他们赚的一定没有大明星马龙·白兰度多……】

巴赞在他的影评里疯狂的嘲讽马龙·白兰度。

至于这样会不会不政治正确?要知道从过去到现在一直到将来,欧洲文化圈电影界鄙视美国就是最大的政治正确。

这一点是不会变的。Oldmoney没有什么其他的坚持了,如果还不能在文化和精神上鄙视一下新大陆的newmoney,那些老欧洲可是会崩溃的。

如果说以巴赞为首的欧洲影评人虽然刻薄,但是说话还相对委婉的话。

那么以贝尔为首的欧洲小报编辑们,那可是嘲讽火力全开。在这个时代,评论任何美国和苏联有关的东西都容易被扣上政治正确的帽子。唯有电影和文化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