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一章 援军以来(第2/3页)
一名老侦察兵做出了这样的评价。实际上同一个发动机用在不同的车型上,制造同一个车系家族早就在李锐拿出250动力平台的时候就提出了。只不过是国内产能不足罢了。
在闪电250的发动机平台能全部实现工厂自产后,各种其他车型也将提上日程。街车、林道等等都会生产。
而苏联在北约对峙的前线军官也相应的把报告打到了莫斯科。希望莫斯科方面考虑引进生产闪电250的发动机平台。
而除了苏联的关注外,闪电250的车主们甚至自发的组织了一个俱乐部。他们决定扭转柏林市民对摩托佬的刻板印象。尤其是扭转因为哈雷车主带来的不好印象。所以他们要做和哈雷车主相反的事情。
不炸街,不去乱哄哄的给人捣乱。去帮忙干一些社区的活。悠闲的午后是去咖啡厅喝咖啡,而不是去酒吧喝啤酒喝到醉醺醺骑车的给人带来困扰。(注:这个年代酒驾管理并不严格,法律也几乎是空白。)
而这些带来的舆论讨论,甚至盖过了西柏林购物节的影响。还让很多柏林市民对中国的商品有了更好的感官。
这让原本打算筹备西柏林购物节,把中国势头压一下的北约当局有些不爽。
因为他们这么搞,不就把眼球都吸引走了嘛!
而更让准备搞西柏林购物节的人不爽的是,还没过两天,闪电250的车主们被4S店发了邀请函。
请他们帮忙做个小小的宣传,当然也是有报酬的。
宣传的东西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中国新年就要到了。希望车主们能帮忙在车尾插上宣传旗,在柏林游荡个几天,帮忙宣传中国新年。
这种宣传模式果然很新奇,闪电的车主们在车尾挂上宣传旗,很快就吸引了更多人的目光。一下子就把只靠传单和电台广播做广告的西柏林购物节给压了下去。
而好巧不巧的是,西柏林购物节刚好和中国新年的日期杠上了。这一波几乎是要荷枪实弹的两方硬碰硬了。
两个节目的筹备方都卯足了力气,准备把对方干趴下。而柏林市民们对此并不知晓,他们只知道一道月底将会很热闹,所有人都希望能刚好赶上假期让自己凑一凑这个热闹。
并且这个期盼之势从柏林慢慢延展,一直传播到整个德国。甚至连周边的一些国家都通过报纸和新闻知道了这件事。
而就在柏林市民翘首以盼的期待下,一列火车缓缓的驶入东柏林火车站。
李若梅晃了晃脑袋,人生从没有坐过这么久飞机、汽车、火车的她,现在只觉得整个人都是晕的。
刚站起来就差点跌倒。
而在她旁边的王玉珠则急忙扶住了她。
“若梅姐,你没事吧?”
李若梅摇摇头:“没事,就是坐车太久了。有点晕。玉珠,你别扶着我了,赶紧看看我们准备的东西怎么样了。这长路的颠簸,没事吧。”
王玉珠打开几个大行李箱,认真仔细的进行检查。
“没事,若梅姐。东西都好着呢。你手真的巧,设计的衣服是真的好看!这一次一定能把洋人都惊呆了。”
李若梅望着窗外的异国风情,只觉得人生境遇之无常居然如此之大。
四年前,她还只是在上海梅花书寓(高级妓院的雅称)的花魁。虽然赚得多,但是以色娱人的日子却并不是自己所爱。
三年前,解放军解放上海,妓院被封。原本自己心中忐忑,拥有俏丽容颜却无自保之力的女人在乱世之中大多只有悲惨的结局。
而解放军解放上海后,她所担心的事情一直没有发生。她被送到了妇女改造中心,学习一门生存的技能。
她洗尽铅华,进入了纺织厂做事。虽然纺织厂工作辛苦,但是不在用对人百般讨好,如金丝雀渴求主人手中那点粮食一样的卑微。用自己劳动换来的钱,她觉得值得。
再后来,上海另一个和自己起名的花魁王玉珠也进来了。她有些高傲,但是受了些波折后她终于明白,以色娱人者总归是不长久的。
在新中国,她们这些曾经低三下四的妓女也有了翻身从良的机会了。
凭借着细心的观察和敏锐的智慧,李若梅改进了纺织厂的几项技术。被评为当年的先进员工。
那是她第一次披挂着大红花,和其他工厂的先进员工一起站在卡车上在上海进行表彰大游行。那种激动,那种感触是她从来都没有过的。她记得当天自己双眼一片模糊,从上车到下车,眼眶中的泪水就没有停过。
而再后来,厂里的厂长找到自己和王玉珠。因为自己两人从前的经历,让她们接触过很多人没接触过的高档服装和面料。
厂长拿出一封信给两人。
“国家在搞服装设计培训类的中专,你们想不想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