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七章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我想要办砖厂。”彭学武说出来的话有些石破天惊。
裴县长愣了好一会儿,然后突然放声大笑。笑完之后转头就对张集说:“张集同志,你帮我个忙。”
张集也有些愣住,但是他还是回答道:“县长您说。”
“把这小子现在就送到县卫生院,好好的给我看看脑子!”裴县长最后几句话几乎是吼出来的。
“彭学武,你长能耐了是不是?县里招工名额看不上,你要自己办厂。我问你,办厂的钱从哪里来?材料从哪里来?”
“县里每年的钱都有去处,你是不是要我舍了这张老脸给你去市里化缘啊?!”
彭学武任由裴县长骂的自己一脸口水,他丝毫不退。等到裴县长骂过瘾了,他才开口道:“县长,我办砖厂。一不要县里的钱,二不要县里的地,三不要县里的资源,只要县里给一句准话。我们村能不能自己办砖厂,我们办了砖厂烧出来的砖,县里收不收?”
虽然才和彭学武相处一天,但是张集却已经感觉到这位村支书在某些方面有些异于常人的地方。
所以他打了个圆场:“裴县长,经过我昨天和彭支书的相处啊,我知道彭支书不是一个喜欢说大话的人。您和他共事也这么久了,您应该比我更了解他。要不然您先听听他的想法,先别生气。”
裴县长喘了口气,然后坐回椅子上,没好气的道:“彭学武。你一不要县里的钱,二不要县里的地,三不要县里的资源。你们彭家村凭什么开一个砖厂?”
裴县长既然愿意开口聊这件事,彭学武就知道这件事有一定几率能行。
所以他也不管自己刚刚被县长喷了一脸口水。连忙说道:“县长,彭家村和其他村情况不大一样。”
“有什么不一样?不都一个鼻子两个眼睛。”裴县长道。
张集给自己和彭学武搬了两把凳子,让彭学武坐着说。
“谢谢啊。”彭学武谢了张集后,他继续对裴县长道:“人都是一样人,但我敢说咱们县里其他村子绝对没有咱们彭家村这样的壮劳力比例。”
“咱们全村一共四百九十六口人,这没算今年刚出生的小宝宝。其中十六岁以上,四十五岁以下的壮男壮女加一起占人口的七成。”
“说句不好听的话,前些年打仗和受穷挨饿,村里老弱病残都死光了。能活下来的都是身强力壮的。”
这话虽然难听,但也是一个实情。新中国成立之初,压根不用担心老年化问题。为什么?因为很多人根本活不到老年!
这简直堪称新中国地狱笑话。
在这种情况下,像彭家村这样以贫困而闻名省内的村子就更不用说了。年纪大的人连讨饭都跟不上脚步,老弱病残在民国乱世直接被淘汰了个干净。
裴县长还是知道这个情况的,所以他点点头:“嗯,你接着说。”
张集也想看看彭学武能说出什么,他主动给大家伙打了热水,让彭学武慢慢说。
彭学武接过热水吹了一口气,恰了一口茶后继续道:“县长啊,我们彭家村穷你是知道的。我就这么说吧,我去年做了统计,本村十八岁以上四十岁以下的适婚未娶的成年男性,以及包括因为受不了彭家村太穷而跑了老婆的鳏夫。加在一起不多不少一共一百零八个。都赶上一个水泊梁山了。”
“但人家梁山好汉一百零八将里好歹还有三女将呢。县长,这么一群没老婆的成年男光棍要是挨着饿呢,那还好说。我现在说一句非常不好听的啊,他们吃饱了还有闲暇时间,短时间没事,长时间肯定是出问题的。”
张集和裴县长觉得彭学武说着说着好像跑题了。不是说砖厂吗?怎么聊到一群光棍身上了?
但是两人一琢磨,彭学武说得还真的挺有道理的。老话说得好嘛,饱暖思淫欲。彭家村去年粮食产量上来了。那些光棍该着急了。
县里也出现过一些流氓案件,在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已经杀了抓了一大批地痞流氓了。所以现在县里的很多流氓案件还真不是地痞流氓黑社会做得。而是一些上了一定年纪的光棍突然脑子一抽就去犯事了。
所以裴县长道:“那你这个村支书就更该关心关心你们村里这群老光棍的问题啊。给他们相亲娶媳妇啊。你们村里适婚女青年不多,你可以和邻村的讨论讨论,搞个相亲会嘛。要是能互相看得上,能撮合就撮合。”
彭学武摇着头嘿嘿笑着:“县长,咱们彭家村去年粮食产量是上来了。但是咱们穷的时间太长了,隔壁村怕咱们就是回光返照,然后又穷下去。这村里很多人都找人去外村说亲去了。别人一听是彭家村的,连面都不愿意见。”
彭学武说得是个实情。一个地方穷久了,人们自然形成了刻板印象。就算是穷人乍富,别人也未必信。更别说彭家村还算不上穷人乍富,只不过是粮食增产,大家伙明年终于能吃饱了。这和富还有很大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