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 连挤奶女工都知道了(第5/10页)
战争结束后,他去了工厂当技术工,甚至当上了个小车间主任。出差到湖南时,遇见了安排下乡的湖南医学院(后湘雅)知青李淑兰。李淑兰的爷爷在批斗中被拉出去给了花生米,李家在县城里的地很早都没了。
张重阳回到湖南了。那个年代很穷,国内多地还爆发了饥荒,女儿们吃红薯和绿豆汤,脸都吃绿了。他工作之余,会去山上打兔子补贴家用。李淑兰原先还会去教语文,后面不肯再出去,专心在家,唱着诗词给孩子们听。
张重阳养了三位老人,自己的妻子,四个女儿。改革开放后,都有中专大专学历的孩子们去了广东中山,他有了自己第一个孙子;千禧年又有了孙女和小孙子,他去到广东,看到了欣欣向荣的新城市。
退休后,张重阳最喜欢的就是看体育频道和海峡两岸,喜欢让孙女坐在自己脚上荡,玩“骑牛马马”的游戏,喝可乐和雪碧(后来不给了,改喝王老吉)。他看着抗战70周年阅兵式,大声说了几个好,以后把美国佬给干了!中国现在了不起!
老张重阳在上完厕所回到床榻上躺下时,一口气没上来,眼前骤然亮起一道白光——
……
“到咯老乡!莫困觉咯!”老农拍着他的脸。
张重阳迷迷瞪瞪坐起来,整个人都是懵圈的,我死了,我又活了?我的小孙孙呢,还不来拜拜我?
“哈哈哈还小孙孙拜拜你,瞌睡睡懵咯!不如叫我声爷老子?”同乡陈国威调笑道。
“去你的,还想占我便宜。”张重阳骂道,扛起行李甩到背上,小声嘟囔,“就是做了个梦。”
“梦到莫子啦?那么开心,口水都到衣领子上。”陈国威好奇地凑近。
张重阳突然阴测测一笑:“你老娘将你托付给我,要我认你当干弟弟,以后老了你得孝敬我!叫我大哥!”
“滚犊子!”
两人根据指引来到了一处崭新的工厂,在招新处做了登记,领了搪瓷杯盆和新衣服。
在新宿舍,张重阳还在收拾自己的内务,那边陈国威将包袱往床上一丢,就迫不及待开始套自己的新工装。
“阳子诶!阳子,阳子!”陈国威叫起来,“看看我的新衣裳!怎么样,好不好看?”
说完还美滋滋地转了一圈。
“嗯嗯,好看,你好看。”张重阳敷衍地回答,看到陈国威屁股上一坨衣角别在那,走上前去打算帮他拉抻。
手捏上去往下一扯,不小心揪掉了一根线头和一搓毛纤维。张重阳一愣,趁着陈国威还臭屁地嚷嚷没注意时,心虚地将手别到身后,边往回走边用手指拧搓。
越搓,张重阳觉出不对劲来了,这手感……
但他没说什么,估计是自己错觉。他悄悄把毛线搓成球,虚空弹飞。
这是一座新修建的拖拉机工厂,生产线是国家从苏联引进的。上面并没有派苏联专家下来,而是发了很多的图纸和装订好的手册下来。
陈国威很兴奋,这当工人的待遇就是好!祖坟冒烟了让自己能进工厂当个工人,他还听说。如果自己省吃俭用攒个把月的工钱,还能买得起鸡肉,家里的鸡都是要拿来下蛋的,蛋拿来卖钱的换面的。自己还有漂亮的新衣裳,穿着回村里都好说媒!
跟文化程度不高,看不太懂册子的陈国威不同,张重阳发现自己居然能很轻易看懂这些图册,甚至上面的内容他全都知道!
梦里,他在湖南的一个农机局里干过,他还带过人去改进工艺和一些自产的农机的设计,他甚至还带过一批学生。
而那些专业知识,他记得清清楚楚!
这个梦难道……是真的?
那也不对啊,现在已经是50年下半年了,为什么没有抗美援朝的动静和风声,志愿军这个时候应该动身了;国家是53年开始在国内大力建厂搞发展的,为什么现在株洲就有这么好的拖拉机生产线了?我们有钱吗?
张重阳对一边哇啦哇啦的陈国威充耳不闻,他此时陷入了头脑风暴。
刘厂长正在自己的会客室同一名叫林下尾贵的技术工讨论厂内事宜。
林下在日本的时候是读过书的,后来被红了眼的日本政府强征入伍,来到了中国。但他极其厌恶战争,更厌恶发动战争的日本军国主义。干脆留了下来尽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他虽然不是农机相关专业,但也是工科出身。
厂里的工人都是周边和省里其他地方的农村来的。尽管已经尽量选的是能识字、懂点文化的人。但是对于实际生产来说依然要好好的培训。对他们来说,怎样使用农具知道,但怎么生产农具就不知道了,而且手册也看不懂或者看不明白。下了班以后,还要开扫盲班和文化班专门讲课。这些都是要想办法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