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 孙福集乡
河南省商丘市孙福集乡。这里距离商丘市有好几十公里远,但是距离北边的曹县倒是近一点,不少人会从孙福集乡经过,走曹县去菏泽市或者是南下去商丘。
不过孙福集乡的道路不算好,所以往来客商一直不算多,也算不得交通重镇。
好的地方是孙福集乡北边是黄河故道。
若是不发水,那河道两岸都是良田,引水灌溉都是极好的,是以孙福集乡以及乡镇周边的村庄主要以农业种植为生。
从前黄河故道两边上好的水浇地都是当地大地主家把持着。
这边几乎没有几家自耕农,都成了大地主的佃户。
毕竟越是这种北方平原且有水系灌溉的区域土地兼并就越严重。
民国时期这里的老百姓日子就过的不好。
从北伐到中原大战,再到小日本侵占华北等等,战火一直就在这片大地上燃烧着。
解放之后大家分了地,日子到是比原来好过了许多。不打仗了,大家能在土地上好好的耕种,好好的生活了。
全世界底层的老百姓似乎都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力量。
他们的脊背可以被压弯,甚至可以被击倒。可是只要给他们一点雨露和希望,他们又会很快的挺直起来。
孙福集乡的老百姓就是这样。在49年十改后,这里的农民开始过上了自耕农的生活。
虽然说自耕农想要发财是不可能的。
但是平均每人三亩水浇地基本能维持生活了。
家里的壮劳力在农闲的时候出门卖卖力气,一年下来也是能有些结余,给家里人置办一身新衣裳,或者存起来等以后结婚拿来盖大瓦房用,! X5 i7 i% c1 P8 T' F农民的生活比民国时期好多了,连带着孙福集乡里做各种小生意的小商贩们的生意也好了。
虽然农民依旧是很节省。但是日子过得比从前好了,能有些结余,自然是愿意花一些钱的。
不过中国农民手头上很少有现钱,一直到历史上的八十年代甚至是九十年代,中国农村还有大量农民是依靠以物易物的方式做交易。
今天是1951年8月1日,是孙福集乡赶大集的日子。
十里八村的农民都会挑着农货来乡里做交易。
凌晨两点,张家豆腐店就开始忙碌起来。六十岁的张全茂岣嵝着背爬起床,拍了拍他老伴金梅的脸:"老婆子,起床了。
今天初一大集,咱家的豆腐可以多做点。五十五岁的金梅揉了揉眼睛,有些艰难的爬起床:"哎,说书先生说人生三苦,撑船打铁做豆腐。
我这老胳膊老腿的都不知道还能做几天。"别那么多话,起床干活吧。
你不要吃饭啊?"张全茂有些不高兴的说道:"去看看桂枝起了没有。"“诶。”
金梅披好衣服钻出自己所住的小屋,豆腐坊内三十八岁的张桂芝已经开始收拾东西了。
虽然三十八岁了,脸上已经爬上皱纹,双手都是老茧。但是张桂芝眉眼之间依旧清秀,能看得出她年轻时是个漂亮姑娘。
而每每看见自己的这个女儿,金梅就忍不住暗自叹息。战乱年代,生在穷人家的漂亮女儿真的不是一件好事。
有时候金梅甚至希望自己这个女儿生的丑一点。
“娘,你起床了?”张桂芝看见金梅后问好道:"我去河边挑水去了。“诶,我和你一起去。”
金梅把鞋后跟整理好,跟着张桂芝一起去河边打水。
本来乡里是有水井的,当初豆腐店开在这条街上,就是因为离水井近,张全茂才掏空家产买了这么一个小房子。
做豆腐需要大量的水,可是现在自家却不能用乡里那口公用的水井了,因为周围的人都不让,说是晦气。
晦气什么啊,不就是晦气张桂芝还没出嫁就怀孕生了张集嘛!但是这事儿能怪张桂芝吗?咱们小老百姓碰到上面大人物的强取豪夺又能如何呢?听说人家现在隔壁尉氏县甚至开封市里都是有头面的人物。
咱们这种小老百姓能如何呢?本来当初张集出生,金梅是打算把他淹死的。
但是产后的张桂芝拖着虚弱的身体抱着孩子,死活不撒手。“孩子是无辜的。娘,你要杀了他,就把我一起杀了吧!”张桂芝虚弱而坚定的说着。
过去了二十多年,金梅还记得女儿那时候的样子。月光下张桂芝挑着扁担扎着辫子,依稀还有当年青春的风采。
但是金梅每每看见女儿这样,却心中难掩悲痛。如果当初没发生那事儿,女儿应该是能够找个好人家嫁了。
现在也不用这么苦,! “娘,我去打水了。”走到河边后,张桂芝和母亲打了声招呼,拿着水桶就去河里打水。
一个水桶大约能装三十斤水,两桶水六十斤。张桂芝要挑着扁担往返三次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