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商贾云集

正如李锐所说,现在欧美主流媒体现在疯狂吼叫谩骂,其实只有一点。

那就是他们真的怕了。莫斯科的展览会他们去不了,不知道莫斯科人民的疯狂。

但是东柏林的展览会他们是可以去的。

现阶段柏林墙没有修建,东西柏林可以自由往来。

有的人住在西柏林但是在东柏林上班,有的人住在东柏林却在西柏林上班。

这都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为什么说柏林是东西方对峙的桥头堡?

就是因为这样。东西柏林的交互程度太高了。

往常都是东柏林的居民们在结束工作后往西柏林跑。

因为西柏林有更多的娱乐。有很多电影院上映欧美最新的电影,有酒吧可以买到可口可乐(可乐最早就是在酒吧卖)。

还有百货商店里琳琅满目的欧美特色商品,当然还有时不时从法国、英国或者是好莱坞来的大明星等等。

大多数人其实对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是根本没有概念的。

他们就是单纯的喜欢爽,喜欢快乐。

而西柏林可以提供更爽更快乐的地方。

不要以为美国没有高人,美国政府高层领导人虽然有的时候会抽风,但是美国政府智囊团却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一群人。

他们给美国制定了非常完备的计划。在热战不展开的情况下,用文化入侵的方式瓦解社会主义集团的团结。

尤其是瓦解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团结。使用的方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渲染更好的资本主义生活。

【我们这有你们最爱喝的可乐,而且随便买!】【我们的汽车更好看更时尚性能更好,而且不需要等八年!】

【我们有最流行的潮流鞋服!】【我们的游戏和电影是最好玩的!】【我们的女人是最时尚漂亮的!】

【我们的年轻人是最酷最潮的!】诸如此类的东西数不胜数,很多时候这种文化入侵是潜移默化的。

他们盯准了苏、东国家现如今把精力全放在了重工业制造上,而忽略轻工业发展的问题。

苏联没有可乐,一年才四到五部电影,轻纺行业不能说不发达但做出来的衣服只能说结实能穿,但是和好看时尚没多大关系。

汽车行业就更不用说了,苏联私人汽车和摩托车行业从一开始到最后都是极其拉胯的,斯大林时期下令苏联的汽车厂要搞出符合苏联国际地位的好车。

然后苏联的汽车厂搞了,斯大林看了十分满意,还非常赞许。而这背后的故事却是,当时苏联的汽车厂不管是从设计还是制造私家车的理念都极为落后根本不知道怎么搞。

于是乎他们想办法买了台当时美国最豪华的别克车回来,然后发动苏联皮尺部,照着别克抄。

除了换了个牌子,并且把外壳的造型稍微换了一下之外,苏联汽车厂几乎是原封不动的复刻了那台别克。

这也是苏联五六十年代制造的最好的私人轿车了。

其实不仅仅是苏联,整个社会主义国家在私人轿车领域上的发展都很慢,卡车之类的工具车反倒是很棒。

关于这拉胯的汽车行业,有一部东德老电影《部长的轿车》有侧面反映一部分。

如此种种,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出的针对社会主义集团的药方:

用更好的生活麻醉他们,腐蚀他们!

老百姓不在乎自己生产的卡车多厉害,他们只在乎自己开的破车百公里抛锚三次。

他们也不在乎自己生产的钢铁有多棒,他们只在乎自己回家打开橱柜,里面连一盒肉罐头都找不到。

这些就成为了资本主义阵营最大的优势了。

毕竟他们都是老牌工业强国组成的。而现在,东柏林的百货展览很显然打破了他们的常规认知,中国横空出世了!

虽然它们现在的生产力不足,很多货物需要用先款后货的方式交付。

但是这对于众多社会主义国家来说,这依旧是个巨大的补充。

而得到了这一消息的美国智库很快坐不住了。

在他们的要求下,美国位于欧洲的情报部门前往会场,拍摄了大量的照片传回还带回来了大量的资料。

这下让美国的智库们坐不住了。“中国有五亿多人口,他们一直是农业国家,所以我们对他们才可以放心。如果他们想要成为工业国家,那需要苏联的全力支援。

这会拖累苏联的发展。这本来是好事。是我们和苏联对峙中,削弱苏联的一种方式。”

“但是现在看起来中国走了一条很新的路子。他们打算弥补上苏联集团的空缺部分。这是我们巨大的敌人。

他们有五亿多的人口,如果全力发展轻工业,成本价格将会很低。从展会现场的报价来看,中国人就是这么一个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