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为自己而战(第2/3页)

张福回想着老师所说的话道:“老师说,我们中国人想要踏踏实实的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但是老美却不想让我们踏实发展。

朝鲜半岛战争是朝鲜人民的内部战争,美国人也要插手。现在美国人打到鸭绿江边上了。”

“要是美国佬帮着韩国人统一朝鲜半岛。那么我们东北就要暴露在美国佬的炮火之下了。班主任说这叫唇亡齿寒。”

桂花是个识字不多的妇女,她不懂国家大事。

但是她知道一打仗就要死人,死人不是好事。

她满面愁容:“这怎么好啊。我在街道里偶尔听别人说起过,都说美国是世界第一强国,我们……啪!

桂花的话被猛烈的拍桌子声打断,张祥眉毛倒立:“怕什么!怕就不打不吗?”

张祥的声音很大,吓得几个孩子都不敢出声。

也因为他吼的太大声了,大杂院里的邻居都来了,大家以为张祥要打孩子或者打桂花呢,大家跑来劝架。

结果刚到他屋里就发现,张祥不是要打人。

而是振振有词的说道:“我问你们怕什么?!啊!不打仗,就会有好日子过吗?”

张祥站起来,指着屋子里的收音机道:“你瞅瞅,这是谁给的?你再看看院子里的自行车是谁给的?你们再看看桌子上的饭是谁给的?过年,你们一人一身新衣裳又是谁给的?!”

“是我赚的,但也是新中国给的!民国我累死累活,家里吃到一顿饱饭吗?还想着收音机、新衣裳和自行车?做梦去吧!”

“你怕以后没有好日子?要我说,要是新中国打输了,那才是以后永远都没有好日子了!到时候蒋该死回来,我们统统没有好日子!”

大杂院里跑来的邻居们也明白张祥说的是什么了。

邻居王大爷喃喃道:“可不是说的嘛。我孙子之前住院治病才花了十块钱,这要是在民国,他得个病能让我们一家一年白干。”

李奶奶也说道:“是啊,这好日子过上了,也要知道是谁给的。打仗哪有不死人的。我家老大当年不就战死在喜峰囗了吗?”

张祥对着李奶奶道:“李奶奶,您当年可是组织过我们这条胡同的街坊四邻给喜峰口大刀队捐过大刀。那时候那么穷,我们家也捐了五斤铁。

今儿个不是喜峰口抗战,是东北。但东北对于中国,就相当于喜峰口对于我们北平。

咱们能破家捐财的打小鬼子,今儿个中国要出兵打美国鬼子,我也捐了,收音机、自行车我都捐了!”

张祥的话让街坊四邻挑起大拇哥。

“张祥,你觉悟高啊!不愧是工人阶级!”

“祥哥,我要想你学习啊。你说的对,不能让日本人祸害北京,那也就不能让美国人祸害东北。

我们遭的罪还少吗?还不懂吗?我不多说,我没有你有钱,你要愿意捐,我也跟着捐十块钱!”

“大刘,你不地道啊。这事儿咱们哥俩不得一起吗?”胡同里,街坊四邻都说开了。

虽然国家并没有号召大家捐助,但是面对世界第一强国,这些老百姓却想要用自己的方法尽力。

张祥看着家里读书最出息的张福道:“张福,你要好好读书啊!我们国家为什么老被人欺负啊,因为我们武器不够强大啊。你要好好读书,以后造出让其他国家都怕我们的武器啊!”

工人阶级的感情朴素真挚,是非观也极其简单。

张福听着父亲的话重重的点头。

如同这样的情景在中国很多地方都在上演,就如同精英阶级们一圈一圈的开小会一样,老百姓们也在开着自己的会。

安徽彭家村,开年之后农民互助小组已经成立,并且开始了修水塘修村道的工作。

虽然互助小组在实践中还有很多问题,但是村子里已经有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村民们看见村支书彭学武挑着两胆粮食出门。

村民们好奇,村支书要去哪儿。

只听彭学武说道:“东北马上要打仗了。怕是今年东北都种不了粮食,去年我家粮食有结余,我送点过去,我是退伍军人。报纸上都写了,退伍军人,退伍不褪色。我上不了战场,难道还送不了粮食?”

村里的年轻人葛蛋跑了过来,抢过彭学武的扁担:“支书,我没粮食捐。但是我可以帮你挑扁担。你说的北边打仗,就是之前你一直念报纸和我们说的朝鲜战争吧。

村民们纷纷上来打听。

新中国推广的读报小组识字小组的影响力在彭家村这边角一隅便可窥一斑而见全豹。

从前认知不超过村子二十里范围的农民们也知道了朝鲜战争,也知道朝鲜对中国的含义。

知道什么叫唇亡齿寒,也知道新中国没了蒋该死卷土重来的话,那么分给他们的土地就要重新被收走了。